婆家的三大爷早年丧偶,孤身一人生活了20多年,有俩女一子,和儿子女儿的关系很僵。三个孩子一年下来几乎给不了他600元钱,日常开支全靠他一人种地,卖点粮食所得。
因为我们每次回老家都给三大爷带礼物和钱,感觉三大爷和我们的关系比他和自己子女的关系还近些,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按说,这个年代在农村有两个女儿,年老最享福,过年过节一个买衣服,一个送东西,别说和儿子的关系如何了。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不用吃药,每月花销也用不了多少钱,再说自己还种着几亩地。
每年回家,去不了几趟,我想尝试着探寻三大爷家关系紧张的秘密,从中说和一下,让他们父子,父女关系好一点,享受到家中有老人的温暖,老有所依的安全感。
后来,细细问下来,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们的关系还真缓和不了,为什么呢?问题出在思想观念上。
首先,三大爷打小在他父亲棍棒底下长大,以为老子就是老子,说什么都对。一言不合,将近50岁的儿子,前几年在大街上挨他一顿揍。
两个女儿回家看她,一件事情做不对,不是骂就是让她们滚,搞得三个老大不小的孩子伤心透顶,加上为生计所累,都躲得远远的,一般不回家看他。
三大爷呢,近几年年龄一年比一年大,感觉体力不支,每天干完活,回家还要做饭洗衣,遇到困难无人帮助,更是心里对孩子充满了恨,想想自己现在还能劳动,等哪天生病动不了,想个法子去了,也不指望这三个孩子,内心极度悲惨凄凉。
这个周末回家,我和三大爷还有他的儿媳以及一岁零三个月的重孙子一起待了一个下午,一家四代,本应该享天伦之乐的好时光,长到一岁多的重孙子,三大爷几乎没有抱过一次。
我抱在怀里,用玩具引着他不哭,送到三大爷的怀里让他抱抱。重孙子要哭,我赶紧拿东西给他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坐在三大爷的腿上,婴儿柔软的身体让三大爷感觉很温暖,脸上露出了笑容。
三大爷不会逗孩子,抱一会儿,孩子要挣脱他的怀抱,我赶紧拿起一个桃子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时,三大爷不耐烦了,狠狠的说:这么点的小东西就知道吃,给你吃的你才让抱,不给就不让抱了,咋的?我想:吃是孩子的天性,三大爷这个也要和一岁多的孩子生气吗?
他的儿媳,看着一岁多快要学会走路的孩子最是辛苦,一下午的时间,拉着他的小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也闲不下来,说的最多的是:你看这孩子多不听话!这里的脏,不要动!别把东西弄坏了!气死我了!我要打你了………
自从有了孙子,三大爷的儿媳辞掉30多年的工作,来到儿子家全天候看孙子,孩子的妈妈嫌抱孩子累,生下来就让婆婆搂着,八个月后,在城里找了份卖家用电器的工作,一个月也就是两三千元的工资,她以为带孩子就是婆婆的事情。
可怜她的婆婆,自从有了这个孙子,夫妻两地分居,白天独自一人带孩子,买菜做饭,晚上还要搂着孩子睡。一年下来瘦的皮包骨头,多亏原来有纺织女工的功底,没有累垮。
儿子,儿媳倒是养的胖胖的,回到家,除了看看手机电视,就是描眉画眼,啥也不干,看起来也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第一代,爷爷小的时候,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也以这种方式教育他的子女,第二代儿子这辈,50多岁的年纪,不知道怎么和父辈相处,下又有了孙子,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到了第三代孙子这辈儿,只知享受,本身挣不了几个钱,年纪轻轻让老人带孩子,花父母的钱也心安理得,没有学会为人父母的年纪,做了孩子的爹娘,自己不抚养,交给爸妈,那么他的的孩子第四代长大后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以上不知是多少个家庭的现状!
最近在读《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感慨三大爷一家,因为早期对孩子教育的失败,导致一代又一代生活的不开心。
人们常说三岁看老,说的是孩子之间的差距,早在三岁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她与遗传基因与智力无关,只与早期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教育语言,沟通方法有关。
三岁的孩子,大脑神经元处于大爆炸时期,当你这段时期不断的给孩子翻脸,不断地把负能量传递给婴儿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孩子九个月以后,学习差异就已经存在了,小学三年级的读写水平将决定孩子以后将上什么样的大学,三年级以后,孩子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大人,一定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有很多变化,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到老年为人祖父祖母,身份变了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但是思想停滞不前,你能扮演好将要面对的不同角色吗?
例如,面对一个一岁三个月的孩子要看绘本这件事,你读给他听时,你正读的带劲儿,他伸手去摸旁边的床单了,你是不是会抱怨,我在给你读绘本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是不是经常这样说呢?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你要跟孩子说:你看到床单儿了对吗?这个叫床单儿,来,我们摸一下。
你读绘本到一半的时候,孩子突然指着前面的地方说:这儿…又要念前面的那段儿,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来!让我们再好好念一遍…
孩子拉着你的手,不断地,快速地东瞧瞧西看看,一边走,你要不停地给他说,这是小草,这是石头,来让我们摸一摸,不断地给他解释。
当他在听故事时,跑去玩儿积木,你要给他说,这个是积木,红色的,拿在手里,让我们看看重不重?大多时,我们错误的做法是:非得让他跟着你的节奏,他生气,你也生气,一岁多的孩子怎能跟上你的节奏!
平时还要多跟孩子交流,少把它交给手机和电视,不要用简单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例如:不听话,打你,我生气了,命令的语气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
当你抱怨你的孩子没出息,不孝敬老人时,你想没想过要花一点点时间来改造一下自己,让自己学习一下,唯有自己的认知提高了,你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代又一代才会幸福和睦。
孔子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在家庭里,每个人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本分任务,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的角色实现好了,你就会发现这个家庭就顺畅了,如果越位,老子不像老子,儿子不像儿子,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去承担,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出现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