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女孩小曼(化名),平时总爱皱眉头和眯眼睛。
因为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一年,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没想到这一查,才知道小曼居然已经近视900度。
据悉,小曼的家人发现小曼看手机时比较安静,于是为了哄孩子,在小曼一岁左右时就给她看手机,而且常常是一看就是大半天。
正是因为过早且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不到3岁的小曼出现了高度近视,不得不接受视力矫正治疗。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高度近视不仅不能逆转,还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深。
越来越多的家庭,像小曼的父母一样,正把手机当成保姆,逃避了自己的育儿责任。
孩子一哭,就把手机交给孩子,只要孩子不吵自己,干什么都行。
孩子一闹,什么原则都可以妥协,哪怕要求玩手机,只要听话就可以。
然而,正是父母的这种妥协,导致孩子养成了不给手机就闹的坏习惯,甚至让手机成为孩子伤害自己、威胁父母的利器。
无论孩子多烦人
别把手机当成哄娃利器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孩子几乎是“废寝忘食”的沉迷手机世界。
上学偷偷带手机去学校玩
回家不写作业闹着看视频
晚上熬夜玩手机游戏
手机似乎绑定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渐渐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所以父母一旦想要“剥夺”孩子“精神食粮”,孩子自然会作出激烈的反抗,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2010年,佛山一名10岁的男孩,因为妈妈不给玩手机,摔了手机后,给妈妈留下一张纸条离家出走。
2017年,杭州滨江,一15岁女生因被妈妈没收手机,从19楼坠下,坠落在3楼平台当场死亡。
2017年,杭州13岁的男孩毛毛因为爸爸没收手机跳楼,被救醒后的第一时间,也只顾找家长要手机登陆游戏,缠着买游戏装备。
在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新闻里,我们可以发现:
当我们为了一时的清净,把手机的主动权让给孩子,等到孩子养成爱玩手机的坏习惯,再想管教孩子的时候,父母已经无能为力了。
面对手机上各种好玩有趣的游戏、视频、小说,许多大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没有自制力的孩子?
所以,哪怕孩子再折腾再烦人,我们也千万不要养成孩子一闹就可以拿到手机的坏习惯。
不然,最后的恶果,只好由父母买单。
父母带孩子时玩手机
是对孩子安全的不负责任
当父母批评孩子沉迷手机时,自己又何尝不是手机的奴隶。
许多父母带孩子,往往喜欢一心两用,边带孩子边玩手机,还美名约“陪伴”。
可是这种“陪伴”只是一种表面功夫,只是父母以陪伴的名义正当玩手机,反而给孩子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之前,一则女婴游泳死亡的消息,让人心痛不已。
据悉,因为当天是女儿的周岁生日,于是妈妈就带两个孩子去游泳。
把两个孩子放在泳池后,妈妈就开始玩手机。
谁知女儿玩水的时候,不慎落水。而妈妈因为在玩手机,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情况。
孩子落水后,哥哥首先发现了不对劲,他三次向妈妈求救都被忽视。直到最后一次,妈妈才反应过来,赶紧救起女儿。
然而,因为溺水过久,孩子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这样的安全事故,本来可以做到避免,却因为妈妈沉迷手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实在令人痛惜。
而那些关于父母玩手机孩子出事的新闻,每一条都让人触目惊心:
女子看手机,女儿的手卡进了电梯的开合处。
妈妈床上玩手机,1岁女儿栽进卫生间水桶溺亡。
3岁幼童下车遭货车碾压身亡,事发时父亲还在看手机。
这些惨不忍睹的例子,无疑提醒着我们:带孩子时,千万不要只顾玩手机!
当你把视线移开的那一刻,等于亲手把孩子置于危险的境地。
别让一时的侥幸,成为孩子的安全隐患。
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一世的内疚和伤痛。
带孩子时,父母千万别玩手机了。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每次谈到玩手机的话题,很多家长头疼不已。
有的说现在学校布置作业,都是通过微信布置,自己想要禁止,也是无能为力。
还有的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是不可能的,孩子学习查找资料,迟早也得用到手机。
对此,孙俪参加上海某个论坛的发言让人眼前一亮。她说:
现在互联网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让小孩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也很可怕,等以后孩子哪一天晚知道了这些东西的存在,大家会觉得他们是异类。
所以自己的孩子每天会有 20 分钟左右看电视的时间,如果在外面吃饭,会作为奖励给他们看 10~15 分钟手机。
孙俪认为手机iPad这类的电子产品不应该替代家长,成为孩子生活的主角。家长也不该把手机当成自己的育儿神器,逃避自己的育儿责任。
孙俪还说“我发现孩子觉得无聊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玩iPad和手机,每次带孩子出去旅游时,他们不会想到玩这些。”
实际上,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他们想玩只是因为无聊,缺少陪伴以及看着父母有样学样。
所以,我们可以从“代替”、“规则”、“言传身教”三个层面纠正孩子玩手机的行为:
1、代替
对于手机,孩子不是非玩不可,他们之所以玩手机,也正是因为“无聊”。
如果父母可以闲暇之余,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哪怕是逛逛花园、超市、书店也会比闲在家里好太多。
孩子只有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才会扩宽自己的眼界,发现生活的乐趣,不再沉迷手机。
其次,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一项喜欢的兴趣爱好,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画画的方式转移孩子对手机的兴趣。
2、规则
面对孩子确实要用手机的情况,家长要做到“约法三章”:
提前和孩子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告诉他们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避免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其次,家长要和孩子确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坚定执行,家长可以使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孩子,让孩子心中有数,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父母在约定的时间里拿走手机。
如果孩子在此期间,试图通过哭闹撒娇的方式破坏规则,父母首先要坚定。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今天超时,明天就要减少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选择,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如果孩子表现良好,父母可以适当的口头表扬孩子,甚至实物奖励。
3、言传身教
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当父母责备孩子不听话老是玩手机时,也要学会反思自己是否做了不良的示范。
你爱看书,你的孩子也会喜欢看书,你爱玩手机,别怪孩子也爱玩手机。
教导孩子,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别让手机陪着孩子长大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没有回应,回家也是绝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然而很多父母陪伴孩子时,却只顾着玩手机。
殊不知这样行为对孩子来说,还不如不陪,反而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失落和痛苦,甚至对孩子来说,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冷暴力。
曾经看到一篇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孩子稚嫩的笔记,引起无数家长的深思:
爸爸,
我一直想对你说:
和我玩一会儿。
每当看到别人的爸爸
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
我是多么的羡慕。
我就只看见你
玩手机!玩手机!玩手机!
你就只会玩手机,
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
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爸爸,我这时想对你说,
爸爸放下手机,立正、稍息。
你以为你在陪着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父母。
真正的陪伴,不是陪伴孩子的时间,而是陪着孩子的时候,你付出了多少真心。
《奇葩说》辩手颜如晶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她说,从小到大,父亲常年在外,所以她跟父亲都没有怎么相处过,导致父女之间几乎无话可说。
然而在她26岁时,却收到了爸爸送她的冰雪奇缘和小猪佩奇。
她知道父亲想弥补,可是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渴望父亲买礼物哄的小女孩了。
正如,颜如晶在节目里所说:“孩子的人生是一步连续剧,从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会慢慢的变,连续剧你不看可以补,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一到二十岁你不看的话,你就永远看不了了。”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无法弥补。
愿我们都能做自律的家长,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别让手机陪着孩子长大。
作者:本文来源于公众号超烦恼爸妈营(ID:edu618),跟百万妈妈一起,让育儿更轻松!关注超烦恼爸妈营,让育儿不再是烦恼。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今日互动 -
你的孩子沉迷手机吗
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