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到,关于我第六个“十年规划”,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唯一拿不准的,是到底要不要学英语。
说起英语,一言难尽。
遥想上小学时,父母听说有所学校开了英语课,就及时把我转过去。小学三年级,我便正儿八经学英语了。没成想,学了十三年,十三年,愣是没学会。前两天还自嘲“24”个字母都快忘干净了,害得我爱人哭笑不得。
现在想来,个中原因,最根本的,是始终没有端正对英语的认识(态度)。那时的思想是,与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学外语,不如用来学中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中文学习中去”。真真是视野和格局限制了我的想象。
去年,在美国读大学的儿子在一把offer中选定了一家公司,这又勾起了我学英语的念头。
这个念头在脑子里徘徊了多半年,可一直没落地。
近几天,浏览了不少“中老年学英语”之类的帖子,看了半天,剧情基本雷同:开头楼主豪情万丈昭告天下,时间不长便偃旗息鼓弃楼而去。这让我想起很多人信誓旦旦的戒烟,大都也是屡戒屡抽没个结果。
但网上一篇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努力学习英语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个不甘中年危机然后奋发图强的励志贴,过程充满曲折艰辛,而且难能可贵一直更新到现在,足见楼主的毅力和坚持。楼主多愁善感,想法颇多,写的很长,我用两天时间,两口气才把它读完,深受感动。鸡汤虽不治本,但短期疗效还是有的。
前天晚上,又和儿子做了探讨。他英语极好,极纯正,以致很多老外以为他是ABC。他也鼓励我学英语,并给了许多具体建议。我爱人自然也给我打气,她外语一直没扔,时不时学一阵子。
既然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是关键,系统梳理一下很有必要。
我年过半百竟还产生学英语的冲动,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基于现实的考量。儿子目前在外工作,无论他以后在哪儿,我们做父母的懂英语更方便些。
二、教育孙辈的需要。李笑来对学英语有个观点:岁数大了才更要学呢,起码为了下一代吧。我对家庭教育极为看重,并坚信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但年轻父母往往工作忙,爷爷奶奶便可起到辅助作用。当今社会早已是地球村,孙子孙女们肯定要会双语甚至三语四语,我们至少也要掌握双语,才好到时候“传道受业解惑”。
三、给人生以意义。人生本无意义,你赋予它什么,他就是什么。流年似水,我人生的第六个十年,除了做好工作,安排好生活,总觉得还应该再干点什么,干点有意义的事,否则心里发慌,会有蹉跎岁月、虚度光阴的愧疚。学英语这件事,对我来说,难度足够高,挑战足够强,跨度足够长,意义足够大。
四、为儿孙树立榜样。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幸福,没经历过什么困难和挫折,但他们总还是要面对困境和低谷,克服困难和挑战。身教重于言传。我想给他们提供一个身边的、直观的、有温度的范例,核心要义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我相信这东西会传染的,会起作用的。
五、为了内心的丰盈。大家都有切身体会,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首好乐曲,会引发我们灵魂的共鸣和精神的愉悦。我认同这样的说法:英语是链接人类文明的重要渠道。我推崇这样的境界:人生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渴望这样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多看看。
还有很多学外语的理由可以列出来,比如退休后周游世界啦,预防老年痴呆啦。。。。。。
除了上面这些,我还始终有一种直接朴素的冲动,半年多来一直挥之不去,这就是:
在人生第六个十年,想和自己较一次劲!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道:“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的确,很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全力。
回想年轻时,“激情燃烧的岁月”,努力过,拼搏过。而今,“现在的我,感谢曾经奋斗的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渐渐松懈了,不那么用力了,佛系起来了。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这个岁数,不必再执着于外在的东西和现实的结果,而应更多面对自己,听从内心的召唤。
学英语,可能就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悸动:想和自己较一次劲。
或许,性格使然。或许,观念使然。或许,习惯使然。
为了过好这平凡的一生,行程过半,更须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