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的读这本书《孤独六讲》,作者蒋勋,由台湾的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思维孤独是一种哲学的孤独,所有哲学的思考者都是孤独的,在这本书中,蒋勋先生把西方古典哲学思维与中国古典哲学思维的过程加以比较,思维是什么?我们都有一个大脑,经由大脑去思考很多事物,去推论,去推理最后下判断,这就是思维。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儒家思想影响甚巨,而儒家的主张如孔子的哲学,常常是一种结论式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结论,是可以奉为教条的格言,听了之后,不必做太多的思考,照着做就可以了。
但在儒家的文化中,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都把荒谬情景的思维过程省略掉了,他们觉得我负责思考,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告诉你,你照做就可以。孙中山临终前谆谆告诫说要唤起民众,因为他受过西方的启蒙训练,他是一个哲学家不是政 客,他不是要告诉民众对不对、好不好?他要唤醒民众的思维,他知道如果是民众无法思考的话,社会的繁荣强大都是假的,都将毁于一旦。
可惜直到目前为止,政治人物的选举不但不能唤醒思维,还使所有的思维崩溃。那么怎样才能有思考有思维有思想的过程呢?思维不是在万众欢呼的嘉年华大会上的出现,思维需要有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孤独的状态。这本书一直说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这个社会要有一个从群众里走出去的孤独者,他才会比较有思考性,因为他走出去可以回头看群众的状态,如果他在群众当中就没法自觉了,所以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孤独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因为害怕枪打出头鸟,混在群众里面我们会觉得很安全,跟大多数的人一样,我们就不会被发现,那么大凡思考者都是孤独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孤独。例如庄子,他孤独的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和人来往,而今天我们就看不到像庄子一样的孤独思考者,也看不到他在另一则寓言里所说的那种大而无用的人,我们都很希望自己是个有用之财。比如我们成为一颗树的话,那就希望自己能够被拿去盖房子、造船,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他提醒我们,你可不可以扮演无用的部分0.1%呢?先回头做自己,然后你对社会的有用才有意义。
如果你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只是社会机器所利用,没有思考能力的角色,那么对社会的贡献只是小用。庄子长期以来保持了一个高度,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他几乎从未成为文化的主流,大概只有在中国古代魏晋时候昌盛过一点,但他的重要性也是远不如儒家,可是他追求个人的解放,追求个人的自由,追求个人在孤独里的自我觉醒,那是非常重要的思维。
登山可以体验这种孤独感,登山的过程中会越来越不想跟旁边的人说话,因为爬山爬的气喘吁吁,山上空气很稀薄,你必须把体力保持的很好。爬山的人彼此之间会隔一段漫长的距离,很少交谈。在行进中,你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呼吸。休息的时候则是完全静下来,看着连绵不断的山脉,浩浩的苍穹是无尽无涯,那种孤独感就越发强烈,孤独感里面还带点自负。你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跟所有的周边的存在形成了一种直观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