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后一天,祝好
NO.01
December
31.2019
无论在哪里,
离职都算是一条略显孤独的道路
//
- one -
我,一个文科应届毕业生,入职半年后在年底离职了。
尽管试用期即领着30W一年的薪水,尽管不用遭受996式的福报,尽管同事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我还是毅然决然,离职了。
年后我将入职一家新的公司,但并非领着双倍薪水的跳槽,而是降薪50%加入一家才刚刚开始招聘的初创企业的重新选择。这样的决定并非仓促之下的无奈之举,前前后后我思量了快两个月,与十来个朋友交流了想法,获取多方建议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做出的选择。
和许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一样,进入工作后,我的社交圈肉眼可见地缩窄为以我的工位为圆心,半径10米的圆圈。当然我很享受与这个圈内的每一位同僚共事的经历,我想在这之后很久我都会时不时想起那个圈内时不时爆出的笑声和在工位间传递的零食,我也会怀念在那个小小的圈内度过的半年时光。作为第一份工作,它提供了非金融非互联网领域的传统行业所能给文科应届生的几乎最高的薪水,帮助我在刚出校门一无所有之际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而我的上司也在她所及之内给到我尽量多元的工作内容和及时的反馈,即便是新人,我也被委以重要的职责。
在这样的环境中,半年内离职可以算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抉择。这两个月中我与朋友有过畅谈,和家人进行了沟通,最终在无数次与自我的对话中我渐渐厘清了内心的诉求,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无论在哪里,离职都算是一条孤独的道路。
在职场中,我们很难就离职这一话题与他人展开深入的讨论,或寻求帮助。同事其实是交流离职想法的最佳人选,他们了解行业,同属一家公司,可以理解我面临的两难,却又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给出建议。然而受限于雇佣关系本身,我们很难和公司内部的其他人谈论自己的离职想法,从而不得不向外界寻求慰藉;
可是在相外部探寻之时,每个人的过往经历、职业目标又大相径庭。他人给到的建议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过往成败和想要达成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出于真心实意,也很可能并不适用于我们自身当前的遭遇。
比如在我自己做出最终的离职决定之前,我的朋友们就根据他们的经历与经验给到我完全不同的建议。经历过因无法忍受公司环境而跳槽,却因新公司效益下滑而被解雇的朋友认同追求自己所爱,但同时也会承认稳定收入来源的重要性;刚入职不久每天定点上下班,男友稳定家人也在身边并且自己享受这一状态的朋友告诉我不用过于纠结收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更为重要;有过降薪跳槽经历但对结果不甚满意的朋友让我考虑了一系列更现实的因素及其蕴含的风险,做好第三手准备;而过去错过好的创业机会的朋友则强烈建议有机会就去抓住,趁着年轻别怕风险,富贵险中求……
我很感激这些给到诸多建议的朋友,从他们那里,我收获了许多我自己并未考虑过的分析角度。虽然一条条建议本身并未直接影响我最终的决定,但每一个人完全不同的侧重点与考虑方式也让我意识到,无论怎样的选择都自有其道理存在。我无法预测每个选择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局,就像选择了一条道路便意味着我不会知道另一条路究竟通往何方,一种选择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另一种决定必定等同于成功。
每一个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否。
而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回溯我抉择的历程,给到未来的自己或是正面临近似困境的其他人一些参考。
- two -
◆ ◆ ◆ ◆
半年多前,我从一所颇负盛名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我就在为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谋划,而同侪的压力也一直让我处于高度紧张与焦虑之中。我在学校期间所做的每一件事 —— 社团活动、假期的实习、选修更国际化的课程,无一不是为了在毕业后能锁定一份高薪又光鲜的工作。
毕业前拿到的30万年薪的offer的确让我无限宽慰,毕竟一直以来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很快签下了这家公司,畅想着工作后的场景。
怀揣着无数个不眠夜的想象,我入职了。很快我意识到,这样一份头顶光环薪水可观的工作似乎不过如此。这份工作没有不好,只是突然间,那种原来不过如此的感受淹没了我。
理智告诉我,我不应该在刚入职就报着不切实际的期许,我不应该操之过急,期望一夜之间就经手最重要的项目并获得成功,在基础工作中的打磨是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职场与学校不同,不会每天有不同的活动和新的知识摄入,生活也不会有每一天的跌宕起伏,而是一天天踏实的沉淀。于是我将自己的不快扫去一旁,告诉自己现在需要耐下心来,慢慢适应公司文化与职场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会接触更多的项目,承担更多的职责。
我对自己的告诫是正确的。我对工作流程渐渐熟练,开始独立承担日常工作事务,也在接手新的部门项目。我知道按照这样的轨迹,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会在未来逐渐接受更多的挑战。
可是,我依旧不快乐,甚至是越来越不快乐。大部分时间,我选择独自面对这样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甚是感激,能有这样的工作机会的确很幸运。我不想让其他人因为我的负面情绪而误以为我不知满足,不懂感恩。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让自己被贴上又一个没有耐心,眼高手低的年轻人的标签。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不断告诉自己:“你还是个新人,你才进入工作没几个月,你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的确,我还有太多不足需要通过更多地工作实操与经验去提升,所以我继续准点打卡上班,完成我该完成的工作,在团队需要时一起加班加点。
//
- tree -
◆ ◆ ◆ ◆
可惜事情并没有出现转机,我的状态似乎每况愈下,我不仅仅是不快乐,而是真的感到痛苦。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对工作感到痛苦,而是更多对自己失望。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想到要去公司我就难以忍受,看到我的工位我只想逃离。渐渐地,每天从被窝里起来对我而言也变成了难事,我迟到的次数逐月增多。即便白天没有堆积的工作,回家后依旧精疲力竭。
回头看,当时的我并不想承认那样的岗位也许并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这是一个令人艳羡地行业与职位,但并不适合我。毕竟几年的求学期间,我已经习惯于将自我价值与获得这样一份充满光环的工作相绑定。我花费了不少心力才最终寻得这样一个职位,这是多年夙愿了却的象征,我无法接受到头来我竟与这样的职位并不匹配。
不过,最令我失望与焦虑的,是我并非是个糟糕的雇员,也并非不擅长手头的工作。公司投入了很多资源支持每一个人的工作,无论是同事还是我的上司都极尽友善,我不想让这些给我了支持与帮助的人失望。我时常感到迷失,我觉得我的成功应该与这家公司绑定,失败者才会离职,我不敢去想离开这家公司对我来说会意味着什么。社会和教育或光明正大或隐隐告诉我在一家光鲜亮丽的企业有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是成功的标志。那几个月,我的思绪一直在两种声音中徘徊,理智告诉我一件事,可我的情感却完全倾向另一个方向。
直到有一天,我一如往常抱怨着眼前的境况,纠结于自己的状态。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我曾经最不想成为的一类人:永远在抱怨,从不会真正去改变现状以解决问题。我知道,是时候做些什么去改变了,我需要走出这样的状态。
//
- four -
◆ ◆ ◆ ◆
在我做出任何行动之前,我想要先弄清究竟是什么让我不开心,让我变得仿佛不再是自己。仅仅因为莫名的沮丧而撂挑子不干并非明智之举,相比于最终的结果,搞明白一切的起因:剖析我为什么不开心对我未来的人生可能更有借鉴意义。
于是我决定先在当前的环境中寻找解决办法,如果那些方法最后证实并不能改变我的状态,再考虑离开的事。
在那之后我尝试更积极地与团队交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尝试通过新的途径完成同样的工作,幸运的是,我在此时还获得了上司委以的新的任务。
然而,尽管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前进,我的状态并未触底反弹,相反,我对准点上班的厌恶愈演愈烈。我心里很清楚无论我的工作内容如何演变,我和同事的关系如何深入,我仍旧不会喜欢这份工作。说到底,我并不喜欢在充斥规则的企业环境中工作,我对我的工作范畴也并不感冒。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喜欢”,我尝试说服自己去适应和改变,我告诉自己这是进入社会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每一个人都在这条路上,是偏离路线的我,不能适应的我有问题,是我太任性了。
可问题是,大部分初出校园的新人对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毫无头绪,我们在试错、不断学习与经验的吸取中成长。对我而言,我在第一份工作中尽力尝试,了解到自己并不适合按部就班的企业环境,而我也需要接受自己的试错与不适合。回头再看我为什么不喜欢我的第一份工作,我想更多是因为我并没有在那之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大部分工作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或成就感,工作就是工作,是吃饱饭的工具,我应该学会适应。这样的说法一定有合理之处,我可以理解它背后的逻辑,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想法,不是我的。
//
- five -
◆ ◆ ◆ ◆
在正式工作以前,我早已习惯于排满的日程,在不同的任务间穿梭。有一年,我比正常的课时还多选了一门课,此外我兼职两份校内工作,在两个社团中担任领导职位。从某种程度上,我一整年一直处于工作和忙碌之中,但那时我一点也没觉得困难,因为我从未觉得我在去执行某项任务,没有觉得我在被逼着完成某项工作,那样的忙碌让我感到满足和喜悦。与那相比,我的正式工作仿佛是我不喜欢却不得不去完成的某项艰巨任务,工作的忙碌使我身心俱疲。回望忙碌却开心的校园经历,我认识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并非天方夜谭。
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不热爱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呢?要知道我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去得到它。
具体来说,我在这样一家企业中的工作并没有产生明晰的目标感。在学校里,一切的努力和付出均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一目标让我兴奋并产生渴望,我想要到达那个目的地,于是我奋力奔跑,道路颠簸也不觉得有什么。所以,从校园离开后,我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五年、十年后后,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在哪里生活?我期待每天做的是怎样的事?
五年后,我希望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保有地点上的灵活性,能够与我的顾客有直接的交流和对话,能够将我的想法传播出去,写成文字,能够给他人以灵感。
如此比对,我的工作即便在外人眼中无可挑剔,它与我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并不一致。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我目前的岗位与我的目标有所出入,如果我努力工作升职加薪,或者未来成功转岗,情况会有所改变吗?
这个问题促使我审视公司内其他人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越深入,我也越深刻地明白公司里没有一个人的职位是我想要的。我很尊敬在公司工作的每一个人,也认同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难以想象自己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所书写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那个未来也许会继续稳定,也许会继续光鲜,也许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可是,那不是我的未来。
归根结底:我缺少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的内驱力。
◆ ◆ ◆ ◆
如果一天当中有1/3的时间我需要在工作中度过,那么我希望我能去享受我这1/3的生命。
很自然的,我选择了离职。
而也在这时,我收到了一家初创企业的录用通知。
至于我选择初创企业的心路历程,则将记录在2020年伊始。
end
到点放工
虎虎生风
千禧一代的考古少女,陪你迷失陪你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