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说认为,受了佛教思想影响的叔本华,是个悲观主义者。
以非佛学人士的眼光看出家人,没头发,没钞票,还穿着粪扫衣,不能吃肉,不能男女之事……好可怜,好痛苦啊!以出家人的眼光看在家人尼?不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不知道一合相终归分散,不知道功名利禄没一个抓的住,硬把虚空当真有……智慧未开,梦想颠倒,可怜啊!
我认为,叔本华说的庸俗与孤独,都是一种快乐!下面用《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与苏东坡,这二位来说庸俗与孤独。
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喻没见过世面的人来看这花花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二进大观园的一段: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住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庸俗!庸俗!笑的蛋疼!刘姥姥的这一段,算是把庸俗演义的淋漓尽致!好粗鄙可笑的一个乡下老太太啊!
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可是得了好处的。一百零八两白花花的银子啊!不过贾府再财大气粗,也不爱与这门穷亲戚多啰嗦。王夫人就找人带话——得了这些钱,以后就做点小本生意,置办点薄田什么的,别再投亲靠友的了。言下之意,以后别再来了,咱家不欢迎你!
贾府落败之后,刘姥姥是怎么做的尼?机缘巧合,得知贾府落败,得知恩人的女儿巧姐被卖入妓院,她不惜钱财,从妓院救出巧姐。
看到此处,让人唏嘘落泪。一个农村老太太都知道的知恩图报,怎会让人生出如此情愫?实在是知恩图报之人太少,这行为,是一种孤独。当然,这泪,落的不悲愤,是喜泪。
再来看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吧。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苏东坡在此是怎么生活的?见《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一句——价贱如泥土,可知苏东坡当时的生存环境。谁不想吃好的?谁不想吃贵的!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当时的生存,都是问题,只能吃那俗如泥土的猪肉。但他的乐天精神,他以精巧之心,烹饪“泥土”,让人落泪!这也不是悲泪,是对乐天精神的顶礼!
苏东坡的寂寞,那就不用说了。真是——寂寞让我如此美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若我在场,如何?屏气凝神而已。屏气,是怕自己呼吸的声音破坏了诗人的兴致;凝神,是全身心的投入所在的境界。不是不想一唱一和,而是不能一唱一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诗人、词人多如过江之鲫,但苏东坡只一位,能与苏东坡唱和者,寥寥无几。
如果说庸俗是一种融入,那孤独就是一种剥离。无需归隐山林,滚滚红尘便是最佳屏障,万人如海一身藏嘛!躲藏之后做什么?剥离什么尼?此心能有几人知嘛!到底能有几人知?自有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