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做学生很多年,相信你对此一定感同身受。我的研究生导师有一次对我说:“我既没有看到你的资质,也没有看到你的努力,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你以为成长是怎么来的,你是怎么理解学习的?”
说实话,听完这句话,我内心是很难受的。十年寒窗苦读,我在学校已经待了快二十年了。但我对学习仍然不得要领。我也一遍又一遍的问过自己:“你真的适合学习吗,你有天赋吗?你凭什么还在学校里待着,是因为你仍然想要学习,还是你恐于面对校园外的世界?”
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在对某个领域的研究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可到底唯有自己才能将其解决了断。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人极容易对自我进行反复不断的怀疑,怪不得“学习”这个词在日语当中就写作“勉强”,也是很恰当的。
在对此思考的过程中,我一方面对自己产生了很浓重的不安,另一方面又很恐慌,即使有一天我工作了,我也要面临着学习、吸收新知识的处境,我该如何看待学习这件事情本身,以及它所带给我的进步呢?除此之外,我还要想以前一样,盲目地、不讲方法地、硬着头皮去学习吗?
很显然,我不能那样了。
在被老师批评过后,我一直处于低气压的状态,直到我看到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才明白一件事情: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及时调整自我,延展自我,实现自我。
在这本书里,佐伯祐三是个热爱画画,并留学巴黎的艺术人才。他在巴黎受到了惨烈的评价和严重的打击,才华被否定,人生的意义即将失去。但他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坦然接受,而是一边努力,一边主动拜访否定他的艺术家,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主动找虐的方法。但是就像作者书里讲的那样,不要因为害怕批评,害怕受伤就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要珍惜每一次邂逅,并从中寻找启发。
因为这句话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没有人天生完美,不要害怕做不好,不要害怕犯错误,不要害怕被人骂,这些都是学习的第一步。要想有所收获,必须付出代价。重点是:你对自己真的了解吗?你喜欢你现在的学习吗?你的学习方法正确吗?
这本书介绍了十六种学习方法,我只撷取其中三点介绍。有兴趣的亲可以自己去看。
1、无法明确目标,我该怎么办?
无法明确目标的人,通常会因为擅长的事情太多,而无法进行选择。在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天赋的重要性。你要知道,只有专注于一件事,断绝其他事情的干扰,才能做到与众不同。一夜变网红当然是不可能的。papi酱这位80后女生,也是先后试水主持、表演、编剧等行业,最终才在短视频领域一炮而红。
所以作者说,想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开窍”,每个阶段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兴趣不是坏事,但是你要有信心能把这份兴趣,转化为一种信心,一种能够和大师比肩的信心。而且,你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那个耐心、才能和勇气,做到这一点。
2、有干劲,没成果,我该怎么办?
有干劲,没成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计划弱,效率低,自我管理能力差。我们为什么学习的时候,离不开网络,心甘情愿做个手机党?尽管我们也知道,这样学习效率很特别低。
原因就在于,你没有为自己营造一种紧迫感。如果学习变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学习就会变的低效。作者在书中写到,想要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必须制定目标与期限;明确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目标不能只在心里想想,还要写在看得见的地方。
不要怕让别人看见!让他们看!让自己接收外部刺激!这样反而会推动你的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你擅长什么,你就要在此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总盯着那些你做不到的事,而是要多关注你能做到的事。
3、不想学习,容易忧郁,我该怎么办?
作者在书中说,走自己的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换句话说,要有创业意识。
学习要有创业意识,什么意思?如果一个人能抱着”自主创业“的意识学习,那么他将学到截然不同的东西,而且,一个人收获的东西,是会随着实践场所的转变而改变的。
夏目漱石是一个失败的留学青年。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难以融入当地的环境,甚至没有社交,也曾一度被偏见、语言上的自卑等负面情绪支配。但他在分析客观现状后,反省自身,做自己能做的事,用自己的做法,按照自己的标准,用非常个人主义的方法对待文学创作,紧接着回国后他就写出了《我是猫》这样的名作。
这是最让我有触动的三个学习方法。与此同时作者还为那些容易找借口、叛逆心强、无法突破自我、因学历而感到自卑、未感受到调查快乐等类型的读者提供了学习方法,他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欲求,而不是义务。
作者在最后也指出,这本书最为重要的地方,不在于让你学到多少种学习方法,而是希望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这些方法,以及由此收获的强大意志,延续到其他领域,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帮助你实现幸福的最大化、成就感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