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间传送和瞬间转移的技术都没发明之前,长途跋涉的归家路往往背负着对未来的惶恐感和迷茫感,身在外地好不容易回趟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每天刷微博微信的日常中添加了父母的必选题,看似缺少了温暖感但这就是大多数人在家三天后的情况,而高于四天的假期数来数去就那么两个,于是在时间不多不少的添加下,当离开家乡坐上火车时的那种对于父母的愧疚感充溢起来,这需要在异地3个上班时间慢慢消化掉。
1“十一回家前我妈都要告诉我多带衣服。”
小高是名在长春上大学的大三学生,对于大三的小高而言,两年的大学生活已让小高游走在大学各个社团,两年下来亦显得疲倦和乏味。
“有些事情重复久了终究和高中的枯燥一样。”小高边脱下薄款羽绒服边说道,所以安奈不住的小高早已趁着临近十一请了几天长假来到北京,希望能提前看好实习公司实践下学校的知识。
小高边说边比划,上个公司的前台如何傲慢,接下来的这个公司怎么符合自己的预期,途中拿出笔记本给我看了看他的脑图,总之,把我当成了HR进行练习。
你多久没回家过十一了。
上大学以来
为什么?
小高说“十一回家前四五天,从家打来的电话都格外喜庆,仿佛我再次考上大学那种喜庆,每次爸爸都问我想吃什么,妈妈让我多带些外套。”说完小高睁了睁眼睛,小高的眼睛突然有点酸。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再也听不到妈妈让我多带点外套了。”小高说完翻开笔记划了一两笔,把纸翻了过去。过了很久又说了一句:“我为我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感到后悔。”
父母生来就要永远面对一个越来越远的背影,他们的步伐和年龄始终会成为被时间淘汰的那批人,要说倒计时,与父母相聚见面的时间已经开始。
2回家待三天是极限,再过几天是行个方便
阿帆是我公司的同事,因为相同的兴趣所以下班时候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前段时间阿帆半夜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儿的喊我出来喝酒,当我睡眼稀松的在约定好的酒吧见面时,1米9的汉子操着儿化音说起在家里跟父母如何不对付,放个长假等于回去找骂。
我问道:“平常挺善解人意的汉子怎么一回家变成了这样?”
阿帆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儿的盯着不满一口的黑方威士忌,继而絮絮叨叨了一大堆,大概意思总归就是那么几个,坐着太懒,站着显呆,看手机查资讯被说成老玩游戏,想在家待待硬被拉出去相亲,一切在外正常的行为在家都变得极为不正确。
我没法安慰他,因为都是身处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我没有多余的经验和一些看到的道理来进行说教。
我只是在想一件事,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造成的隔阂是每一代人都无法解决的事情,身处在这个位置,不能说能不能忍受,至少,知道就好了。
阿帆饮了酒,我问他你要去哪?阿帆说明天去公司主动加班,他说:“在家待三天是极限,再过几天,真的是求爸妈行个方便了。”
阿帆走了,我的眼睛在酒吧的烟熏下微微睁开,再无半点睡意,我羡慕阿帆奋斗的城市和家乡在同一个地方,缩短了回家而不是出租屋的距离,亲口吃到妈妈的饭菜,但可能受到的是父母的不理解。
选择的看来不能去抱怨啊
3等你回来吃
难得的大假期,十一和中秋都赶在一起
特地从网上订了大闸蟹寄回到家里,怕东西太贵遭老两口嫌弃,于是骗爸妈说是朋友送的,东西邮到之后爸爸打过电话来询问到:“在干嘛呢?”我边语音公放边在看大闸蟹的物流信息,便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抢先说道:“在忙呢,过几天回家,有个朋友非送我大闸蟹,我不想吃,就邮回家了,你俩赶紧吃。”
等你回来吃,以后别弄这么贵的东西
我说了,朋友送的,我不吃,等我回去螃蟹死了没法吃了
别买那么贵的,你哪来的朋友送这么贵的!
我一阵说不出话来,一想不爱社交的人确实没有朋友肯这么下心思,二是我该如何编个人模狗样的名字好介绍这是我朋友,随即只是敷衍说了一句:“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接下来事无巨细的说叨了几遍家里琐事,但中间都要插几句,一定要吃螃蟹。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心里念起上午爸爸说的话来,随即又给妈妈打了过去,说:“今晚吃的什么啊?”
妈妈说:“没吃螃蟹,等你回来吃。”
一句话说完了该说的。
我特地找了一篇微信上搜出的螃蟹不能隔夜吃的文章给爸妈看,他们还是觉得没有儿子在一起吃的稀罕吃食不如不吃。
我应该能想到我回家时,家里的饭桌上肯定会有一两只大闸蟹在等我,不管微信上说的了,因为是家人亲手做的。
我应该能想到在家三天后的我会被爸妈训斥各种不满意的地方了,不管了,我还是要回去,因为那是家,骂来骂去始终是最踏实的地方。
~D���P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