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做数据两年多,一直没有弄te一套体系化的复习巩固方案。现在借简书平台,记录下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有关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笔记。/致敬那浑浑噩噩的点点滴滴
日常工作
1.日/周/月报;
2.临时提数需求;
3.常规工作的优化(需求变更和需求新增)。
日/周/月报
日报是每天都需要关注的,但在工作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的组甚至没有日报系统,比如我们组...)。日报体现在实体上,涵盖业务指标的变化,系统软硬件的监控,需求的完成进度和人员的任务分配等。而分析日报主要有三个目的:
1.了解业务现状;
2.培养数据敏感性;
3.提供业务发展建议。
首先是了解业务现状,很多人会说:“每天数据就那样,没什么好看的。”实际上,若数据真就一直那样,那就说明公司的业务或系统出问题了,而这时如果你能够根据细节上的变化指出问题和风险点,就一定能够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
然后是培养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敏感性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没有人天生就对具体业务敏感。如果你可以每天关注数据的波动,潜移默化的便会培养一定的敏感性,比如之前基金的每日认购在 500~600 万之间,突然变成了 650 万,这个时候你能够发现便会并去寻找原因,这便是数据敏感性。
最后就能够根据数据波动寻找波动原因,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产品或运营在做出何种调整后数据会出现涨跌,系统资源为何会出现偏移。进而能够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合理的建议,为系统的平稳运行增添又一道保障。
在日报的基础上,周/月报就可以看作是一个趋势了,因为很多需求的发版周期往往是一个月内。新版本的效果能够直接体现在周/月报中,同时长周期的数据会更加稳定、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够为接下来的业务提供更合理的发展建议。
数据敏感性和业务的发展建议都是从日报/周报/月报的分析总结中不断积累的,而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日/周/月报只是常规性的经营分析,罗列数字,很多时候失去了数据分析的本质意义。
所以一定要经常看三种报,培养自身的敏感性,从而找到获取业务增长的发力点。
临时提数需求
很多人都是在不断地满足临时提数需求,久而久之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大表哥”,“大表姐”。一定要想办法进行“自我”优化..
目前我将临时提数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管理层的需求,另一种是业务执行人员需求。
对于高管层的临时提数需求,优先级肯定是最高。但此时一定不能立马去做,而是需要思考为何需要这个数据,通过这个数据能进行什么决策。举个例子,CEO 现在正在与外部公司商谈合作事宜,需要了解用户人均时长,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背景前提,给出的数据往往有误,这时需要及时的与领导进行沟通。
而业务线的临时提数需求是非常繁多的,比如数据指标口径、数据增长计算,等等,这时就需要你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学会合理地拒绝一些业务线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价值,不要一直陷在临时数据需求的泥潭。
得到的原则就是坚决不做提数机器,针对每一个业务单点问题,先追根溯源,建立该业务类的分析框架,由点及面彻底解决该类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利用互惠原理和社交技巧,只给业务方做最核心的需求,其他衍生需求由业务方自己完成。
常规工作的技巧
第一个技巧关于报告的处理,如果每一天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分析,不如交给机器处理,比如通过 Python 搭建日报分析框架、通过操作系统的定时任务和ETL工具定时发送分析日报邮件等,减轻工作压力。
第二个技巧就是因为每天会有大量的业务需求需要数据支撑,这时便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能够将需求进行合理的优先级排期。(简单来说就是能不做就不做,不做的就忘掉嘿嘿嘿)
第三个技巧就是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与自己的领导进行沟通,不要低头盲目做事,很多时候他们会看得更高,难题往往可以迎刃而解。
专题分析
在工作中,各个业务方都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比较专业的分析任务,我们称之为专题分析。
1.需求解读;
2.建立逻辑树;
3.SQL 提数及分析;
4.撰写报告的三个建议。
大部分人对第 3 步比较熟悉,但对 1、2、4 步掌握都不够好。
需求解读
一定要花至少 20% 的时间分配在沟通需求上,一定要当面沟通(或许吧哈哈),并且这个过程贯穿整个分析过程。过程大都是:原始需求->了解需求->渗透本质需求。
要持续沟通直至发现需求本质,避免需求武断和需求模糊。
建立逻辑树
比如一次营销活动,可以这样建立逻辑树
活动前 流量效果
流量波动原因拆解;
活动中 dau\mau提升
新客户流入
老客户唤醒
活动期间连续访问情况和活动效果对比;
活动后 新用户沉淀
换回老用户后续活跃度
活动复盘。
建立逻辑树的目的是让思路更加简洁清晰,比如针对上述活动运营分析,涵盖了活动前、中、后,同时活动前又包括了流量和收入。以流量为例,流量包括活动前每天的流量效果,因为活动前往往会做一些预热,所以会出现流量波动。
同时在活动中,也涉及流量和收入,比如 DAU/MAU 是否提升,拉新情况,老用户唤醒情况,活动中连续访问情况,上线频次分布,等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各类活动的横向对比情况,进而可以对业务提出优化建议,而不只停留在简单的数字上。
而活动后的流量涉及拉新用户的沉淀效果如何?不活跃的老用户在活动中的表现,后续活跃度如何?以及汇总数据和复盘数据分析。
面对需求一定要建立合理的逻辑树,有了逻辑树才能知道具体需要分析的点是哪些。
SQL 提数及分析
这...相信表哥表姐们应该都达到这种程度了:只要能用语言逻辑清晰的描述出来的(清不清晰也无所谓了...),需求解读和逻辑树一通过,都能给你整出来。(三段论论、组成部分,项分布、深层挖掘)
撰写报告的三个建议
1.报告一定是 90% 的图加 10% 的文,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表标题点明结论。
2.结论前置,如果报告最终要呈现给领导的,那么在邮件中一定要把结论先写出来,然后报告以附件形式发送,同时在正文中也要把结论前置,节省大家时间。
3.报告的逻辑性一定要非常强,同时演讲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故事感,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想他要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