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樊登读书上听了《不管教的勇气》,我一边听一边拍大腿,作者的观念简直太和我心意了!
“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指导。”
“对孩子要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批评不可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改变。”
这是我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的三句话,并且打算运用到工作中和孩子教育上。
首先,“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指导”,这句话我非常认同,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当我的学生出现不愿意学习、也不做作业的情况时,我的方法就是直接跟他/她沟通,谈天说地,倾听他们的生活、想法、感受,不拘泥于主题和形式,只是希望能多了解他们一些。我发现这个方法很奏效,因为当大部分学生真正向我敞开心扉之后,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做作业了,哪怕是看起来非常难的题目,他们也会想办法去完成。可见,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多么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自尊和自信,从而达到间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表现的目的。
其次,“对孩子要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这句话看起来与我们一贯的认知有些差异。我们不批评孩子,这是对的,但也不表扬孩子,那么怎么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呢?他们没有接收到来自我们的反馈,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会持续的把好的行为保持下去呢?其实,作者指出,批评也好,表扬也好,都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去评判孩子的对错,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水平;同时,孩子可能会为了赞赏、奖励、排名等等而去做某件事,但是当这些反馈都消失了的时候,他们的这一相应的行为可能也就随之消失了,那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在孩子某件事做得好的时候,向他/她表示感谢,感谢是基于平等关系的反馈,可以激发孩子的贡献感,他们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确认自己的价值感,并且更能保持这一习惯。
最后,“批评不可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改变”,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赞同。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种经验,即当父母或老师在批评我们的时候,他们说得越多,我们就越听不进,甚至他们越批评,我们就越叛逆。师长们应该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不停地指责或者体罚孩子。
与各位父母和同行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