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羌笛何须怨
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天空没有云彩,地上没有长河,天地间虽没有风,但也没有孤烟。太阳虽然已经西斜,仍旧以它的威严审判着大地。一条灰白的路,劈开这死寂的天地后,便筋疲力尽地躺在了地上,像一把死去的剑。它死了多久,没有人知道。
路上,走来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很美的女人。天地不因为她而有了丝毫的生动,女人的美丽却蒙着沙尘而枯竭了。她每踏出一步,面前的路就多出一步,以至于她虽然知道她的路,却又感到些许迷茫。走这路是为了什么?但她就这样忙忙地走着。无暇去想。
路边终于出现了那个湖。沿着湖边走,走到一个小镇上,走向其中的一座小屋,那就是她住的地方。家里没有亮灯。因为天还没有黑。就是黑了,也要她到家了才会点灯。她看着紧锁的门,有点心酸,但是忍住了,拿出早就攥在手心、已被汗湿了的钥匙,去开门。
门里有点响动。女人飞快地开了门进去,将一对女儿抱在了怀里。两个小小的头靠在她的左右肩上,她再也忍不住流泪了。过了一会,她记起了一点什么,悄悄将眼泪在孩子的衣服上擦干,轻轻地放下孩子,从身上拿出两个小小的果,递给孩子。孩子并不接,问:“妈妈,你吃了没有?”女人说:“妈妈在路上口渴,已经吃掉了。”孩子才接了果,张口就咬。大女儿就问:“是婆婆给的吗?”女人说:“是啊。要谢谢婆婆。”孩子们就说:“谢谢婆婆。”好像婆婆就在面前。
女人看孩子们吃完了果,才去做饭。
天黑了。凉风吹来了。一切皆静。只有柴火在灶里呼呼地燃烧。火光映着在灶下烧火的大女儿的脸,小小年纪,倒像在沉思什么。突然她说:“妈妈,有个姐姐总来看我们,还给我们东西吃。”女人吓了一跳。这里无亲无故,谁会有那么好?何况她住的房子又是这样偏僻。她想到了她刚找到这个房子的时候,人家对她说的话。她突然感到了恐惧,这恐惧差点把她压倒了。她惊慌地四处张望了一下,黄豆大的灯光照得四壁更加黑暗。女儿见她不说话,也不炒菜,问:“妈妈你怎么了?”秦小娥定了定神,问:“这个姐姐长的什么样?”大女儿说:“很好看。总是笑。还有一个大哥哥一起来。”小女儿也说:“他们叫我们不要怕,说妈妈没有丢下我们。”女人这才有点放心了。想来镇上也是有这样的人的。她决定明天早点回来,好知道他们是谁,也好感谢他们。
吃过了饭,和孩子说了些话,哄她们睡了,女人才洗了把脸,悄悄地出了门来,坐在门口,对着湖面与天空出神。
月亮还没有升起。女人就傻傻地等。她记得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到了月亮从湖面升起的情景,才决定留下来不走的。
女人叫秦小娥,两个孩子,大女儿叫杜琴,小女儿叫杜心,是一对双胞胎。她带着女儿,离开了老家,一路向西走来。无需深究她们为什么离开家乡。每个人都有离开一个地方的理由,也有留在一个地方的理由。选择了就不要后悔,秦小娥就是这样的人。路过一个尼姑庵的时候,她进去讨水喝,庵里的老尼姑叫她们留下来住一晚,因为天快黑了。她推辞了,只说赶到前边的村就到了亲戚家,其实她也不知道前边有没有村,有多远,亲戚更是无从说起。老尼姑并不挽留,只说,若是亲戚不在家,还可以来这里。女人便辞别了庵子,往前赶路。
还没到这个镇,天已经黑了。大女儿露出极疲倦的神色,小女儿也不想再走,嚷着饿了。女人坐在荒凉的湖边,被黑暗笼罩着,一路上都是餐风宿露的她,现在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头路是没有的,只有往前走。前面又是什么呢?不到前面,又拿什么吃呢?女人有点后悔错过了那个庵子。虽然自己不能反过来要那位老尼姑布施点吃的,为孩子想,也是可以开口的。向佛之人,这点要求总可以答应。何况,那位老尼姑还叫他们住一晚呢。但是,就这样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