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庆长假第三天,一如既往的把闹钟定到早晨六点,一来女儿昨晚约了她闺蜜,今早六点二十要去跑步;二来我不想因为假期的惰性和懒散打乱自己早睡早起作息时间;三来为了坚持锻炼的自觉和自律。
仲秋,空气格外干燥,青屏山少了几许妖娆,却也润泽。带上耳机,远离喧嚣,单曲回放着soler《风的季节》,踏歌而行,拾级而上。
一个人,一首歌,又是整个世界。
西边山上入口处依旧传来人性化的温馨提醒:“您已进入青屏山公园,请注意森林防火!”塔上铜铃依旧在岁月长河中唱着欢歌,虽不委婉,但也清脆。路线仍是重复过无数次的路线,因为喜欢简单,所以从没感到过“爬之无味”,相反,走得越多,眷恋得越深厚。
来到东山口,毕竟是硕果丰收的季节,早市上来自农家的各种时令水果蔬菜丰盛到饱和。远远望见旮旯里一年迈的大妈热情招呼着每个过往的行人:“要不要?三把儿两块!”大妈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见我蹲下,忙从口袋里翻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帮我装菜,我说:“不用了,我这里有大的,你省个袋子让别人用吧!”正说着,又过来一个女的要买白菜苗,大妈顿时慌乱,手足无措,又是掏袋子,又是掏钱,我见状,忙说:“不急,你先给她装吧!”大妈微微抬头冲我“憨憨”一笑,欲言又止,大妈专心致志把菜装好,找了钱,把那个女的打发走后,我已经把两捆儿被大妈理得整整齐齐白菜苗装好,我说:“我只要两捆儿!”边说边拿出两块钱递给大妈。
她迟疑了一下,便又手忙脚乱翻着口袋边说:“再找你五毛!”
“您不用找钱了!”我笑着说。
“那你再拿一捆儿吧,三捆儿两块!”
“多了吃不完,坏了很可惜!”说着我便起身要走,显然这时大妈很激动,看着我,又是“憨憨”一笑:“闺女,你真是好人!”……
喜欢从东山口下山,因为总可以淘到来自农家小菜园无公害时令蔬菜,或者自家院子里时令水果,模样比起大超市是丑陋些,不够光彩耀人,但的确好吃,有自家菜地里种的那种味道,那种鲜美。
可是今天突然想起一位卖菜的老伯。这么多年,下山有个习惯,不管需不需要,只要见到那个推小车的老伯,总会带上一些。
老伯已是耄耋之年,个子很小,很瘦,留着胡须,收拾得很干练。小推车和推车前面大板儿筐不知抵挡多少岁月沧桑,好多地方已经剥离,可筐里的菜总是新鲜的,应季的,没见过的人无法想象老伯有多么用心:筐里的菜总是干干净净,不带菜根儿,没有一点儿干叶子,一小捆儿一小捆装在小袋子里,成行成列地摆放在筐子里,菜事先捆好,不管什么菜都是一元一捆儿。推车右边把手那里老是挂着一个绿茶瓶,里面装了水,我一直以为是老伯用来解渴的,直到一个夏天正午我在商店门口遇见老伯,他正在用瓶子往青菜上洒水,好生敬佩——年迈的您把小事做到极致,是怎样的为他人所想!
那次雨天东山口遇见老伯,远见他瘦弱的身体被厚重的黑雨衣压得很低,佝偻的背被小车的攀带紧紧地下拉着,因为下坡,老伯身体还得向后微微仰着,用力拽着控制推车速度,我大步赶上,打算把剩下的全带上,雨衣帽子没沿儿,老伯满脸雨水,“今儿下雨,菜便宜卖了!”雨水打在伞上的声响,汽车引擎声,都抵不过老人这一句,如此的穿透力,如此的自立,自强。
只是今天,不,是好久,没有再见到老伯——一个善良,凭着自己劳动创造幸福的老者,长者,但愿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