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型的剧作家坦克雷德·多斯特去世

文\爱希腊

坦克雷德·多斯特的作品在德国当代戏剧中属于最多的被搬上戏剧舞台的作家之一,不幸于上周四在柏林去世,享年91岁。其长期合作的出版社苏尔坎普(Suhrkamp 德国大型综合出版社—译者注)向读者们宣布了这一消息。在其超过50部戏剧著作中,这位曾多次荣膺各种奖项的戏剧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人的存在”(menschliche Existenz)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牌导演如Peter Zadek(彼得·扎德克), Peter Palitzsch(彼得·帕里奇), Dieter Dorn(迪特·多恩)和汉斯·诺恩费尔斯(Hans Neuenfels) 都曾与其紧密合作过。在2006年,这位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业已80多岁的老人家,第一次以歌剧导演的身份,在拜罗伊特上演了其首部导演作品——瓦格纳的《指环》,不过却在满场的嘘声中结束。

▽同导演彼得-扎德克硕果累累的合作

多斯特最美妙的、最宏大的剧作必然是《梅林或荒芜之地》( Merlin oder Das wüste Land)。其通过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对那位魔法师以及恶魔之子梅林的描绘,直到现在都令人着迷。各大著名剧场都感受到了这部于1981年在德国杜塞尔杜夫剧院(Düsseldorfer Schauspielhaus)首演的、长达八小时的、来自亚瑟王的世界经典巨制的挑战。

多斯特于1925年12月19日出生在德国图林根州的索能伯格(Sonneberg)市的欧柏林德区(Oberlind)一个工厂主家庭里。1947年从战争俘虏中被释放出来的他重回大学,首先学习德国文学和戏剧。他通向戏剧舞台的路是经由一个大学生性质的慕尼黑提线木偶剧场(Münchner Marionettenbühne)实现的,他曾为这个剧场写了自己最初的几部作品。

多斯特和妻子乌尔苏拉在2012年的德国戏剧奖晚会现场

自1970年代,他便和自己当时的人生伴侣及后来的妻子乌尔苏拉-艾勒(Ursula Ehler)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合作。当年在拜罗伊特上演的《指环》广受差评时,她也坚定的站在了丈夫这一边支持他。1960年,他开始和大导演彼得·扎德克合作,其中也包括他们共同奉献的电视电影(Fernsehfilm)如《红色谋杀》(Rotmord)和《蒸汽船》(DerPott)等作品。

德国西部广播电台WDR播放的电影《红色谋杀》场景。导演为彼得-扎德克,剧本和多斯特共同谱写,改编自多斯特知名歌舞剧本《托勒》(Toller)

▽在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

多斯特在其作品中坚持避免被归到任何一个固定的戏剧类别。他广泛吸收神话和历史题材,写童话作品和寓言故事,并以作品的方式积极回应当下的政治发展。

除了《梅林》,其最知名的作品还包括革命戏剧《托勒》(1968年首演),三部曲《在钦博拉佐山上》(Auf dem Chimborazo)/《别墅》(Die Villa)/《海恩里希或幻想之痛》(Heinrich oder Die Schmerzen der Fantasie)(1975-1985) 和《卡洛斯》(Karlos)(1990) 以及《保罗先生》(Herr Paul)(1994)。

1999年在慕尼黑首演了多斯特的剧作《河边的宏大景象》(Große Szene am Fluss),这部作品是在当时波黑战争的巨大冲击影响下写成的。2005年2月,作者又庆祝了其戏剧作品《荒野》(Wüste)在多特蒙德市的首演成功。

“我自身在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中摇摆不定”,有一次多斯特如是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希望人生会是怎样,然后经历到失望,发现人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

多斯特和妻子合著的书,标题为《我应该扮演那个自负的病人》

▽令世界着迷的人

从人偶剧到政治寓言:这位全能型的剧作家(Universaldramatiker)坦克雷德·多斯特在他长久的舞台生涯中,一直坚持寻找新的冒险。

剧本《梅林》

《梅林或荒芜之地》(Merlin oder Das wüste Land):这是经历二战后的德国戏剧舞台上首次看到的最大型的戏剧演出,375页的剧本,97个场景,演出时间长达八小时,而且是来自坦克雷德-多斯特(Tankred Dorst)作品中最令人惊艳的、最充满生命力和有远见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描绘了多重世界图景的巨制,各种人物和历史的交错,充满丰富的联想。圆桌会议的骑士们:魔法师梅林、帕西法尔和兰斯洛特的英雄传说以及亚瑟王的神话,都在这繁复的图景里被重新讲述。

《梅林》1981年秋天首先在杜塞尔多夫的剧场(Düsseldorfer Schauspielhaus)上演,紧接着在1982年初以更饱满的图像感在慕尼黑小剧场(Münchner Kammerspiele)展开,而这时的坦克雷德-多斯特已经五十多岁了。这是一部关于乌托邦的失败、时代的进程、人类及其思想的逐渐老去、文明的脆弱等的剧作,也被普遍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但同时也是一部以我们如何在这样灾难性的世界里生存为问题主旨的作品总和。

《梅林》剧照

1925年12月19日,作为一名欧伯林德(Oberlind)的工程师和图林根州的工厂主家庭出生的孩子,坦克雷德-多斯特对乌托邦失败有直观感受。17岁的时候他被征召进入帝国劳动服务部门,1944年(19岁)被征召进入国防军。但是他早早的就被美军俘虏。他形容在俘虏营里的群体生活、在工厂和农场的劳作是“真正的学习时光”。1950年在吕丁豪森(Lüdinghausen)他重新参加了德国高考,在班贝格(Bamberg)紧接着在慕尼黑的大学,他得以开阔眼界。

作为剧作家,他的初尝其实可以追溯得更早:当时11岁的他就已经写了一个关于土豆如何引进普鲁士的剧本,这时的他就开始尝试把历史材料和现实题材相结合。12岁时,他从“我们科堡(Coburg)这个小地方剧场的观众做起,我为自己脑子里的剧场写自己的儿童剧本——不是出于惊叹,而是自以为是和固执。“读大学期间他开始为慕尼黑的一个提线木偶剧场工作,这个学习阶段给他早起的剧本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首部作品《曲线》(Die Kurve, 1960),是关于两个兄弟的滑稽戏。彼得-扎德克联合金斯基(Klaus Kinski 德国著名演员—译者注)和夸廷厄(Helmut Qualtinger)一起把它搬上电视屏幕,在柏林的席勒戏剧工作坊(Schiller-Theater-Werkstatt)《在城墙边上的大型诽谤演讲》(Große Schmährede an der Stadtmauer,1961):一个形式尖锐的寓言,某种程度和布莱希特、约内斯科(Eugène Ionesco 罗马尼亚出生的法语和罗马尼亚双语剧作家,法国战后最著名的戏剧代表人物及荒诞剧领军人物—译者注)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瑞士著名剧作家)相关。

《爱丽丝梦游仙境》

多斯特写戏剧是为了“追求真正的人”,希望剧作能够带来突破:比如《托勒》(Toller)。其“场景取自一个德国革命”,因此无法在1967年的慕尼黑上演,而是在1968年11月9日,在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日子,在一战末期,社会党人上街示威游行,同时水军、陆军哗变,逼迫德皇威廉二世退位—译者注)的五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在斯图加特市进行了首场演出。

他通过在作品中再现作家的虚荣以及政治上的无能,摧毁了作为政治教育剧(Lehrstück 布莱希特在1930年代和其他艺术家一起,为了摆脱传统经典戏剧的模式,主要针对外行,通过戏剧的形式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当前社会问题的讨论—译者注)以及作为文献剧资料可信度的榜样作用。《冰河纪》(Eiszeit 1972)则通过对年老的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 挪威作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译者注)的刻画,重新质询了政治和道德的关系,像他另一部作品《禁闭花园  关于达努奇奥的片段》(Der verbotene Garten. Fragmente über D’Annunzio 1983),质询艺术和生活,权利和神话的关联性。

2012年魏玛德国国家剧院舞台上演《梅林或荒芜之地》

他的德国三部曲跟随着时代历史的脚步,并紧贴着他自己的人生足迹:《在钦博拉佐山上》(Auf dem Chimborazo 1975),《别墅》(Die Villa 1980)和《海恩里希或幻想之痛》(Heinrich oder die Schmerzen der Phantasie 1985)以反历史时间顺序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

▽“富有成效的不满”

童话和神话、滑稽剧和政治寓言、歌舞剧和传奇小说。没有任何一位剧作家能像他那样尝试了这么多类别,并通过如此多样的唇舌发声。

多斯特所谓“延展的现实主义”紧抓来自文学和神话、政治和历史的内容,同时保持住对现实的张力。他的诗性特征不是他印在材料上的一种风格,而是给予其相应形式的一种态度。这一切促使他成为变形艺术家,一个能通过戏剧使全世界为之着迷的人。甚至他的后期作品仍旧能达到极其可怕的惊喜,比如《科博斯》(Korbes 1988)或者《卡洛斯》(Karlos 1990)。

《保罗先生》(Herr Paul 1994)是关于居住和滞留权问题的,却作为讲述东德大甩卖(den Ausverkauf des Ostens 在东德时期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的,在大转变之后,这些企业都被私人投资者购买走。而他们为此还能得到联邦政府的补贴。关键词就是东部重建—译者注)的历史事件这一富有时代性的剧作获得了出其不意的巨大成功。

《曲线》剧照

作为剧作家的多斯特在交流中一直坚持站在戏剧这一边,并始终忠于他的“富有成效的不满”。他的诸多作品都可以回溯到来自导演们的刺激:比如彼得-扎德克就是这么逼他去读亚瑟王的故事的,但是当《梅林》的剧本完成以后,他却没有一个演出大厅能上演。

1972年在他波鸿市的台长办公室成功开启了改编的法拉达(Hans Fallada 德国作家—译者注)歌舞剧《小男人—现在要干什么?》(Kleiner Mann - was nun?)。疯狂的搜集、拼装和修整,这个诗人般的历史学家对原创天才的自我认识的偏差和对缪斯的想象一样遥远。《共同劳作:乌苏拉-厄勒》(Mitarbeit: Ursula Ehler)自1972年起就在他的作者名下。“我们之间完全是逐渐相互练熟了“,他在谈到妻子的那部分作用时说到,“通过合作方才会有反抗和修正。”

扎德克和多斯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