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有段时间了,之所以想看这本书是因为那段时间因为董宇辉的讲解。再回想这本书,耳畔仿佛还响着风吹过树林的声音,驯鹿踏过雪地的声音,篝火噼啪作响的声音。那一刻,内心真的感到无比的宁静。
驯鹿逐苔藓而栖,萨满在月光下起舞,将心事诉说给山峰,将愁苦诉说给流水,人们在森林中相遇,也在森林中分离,人们也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失去。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成名作,拿下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讲述了以驯鹿而闻名的游牧民族,长达百年的史诗般的往事。
他们敬畏自然,崇尚萨满,逐水而居,日落而息。可随着现代文明的侵入,这个古老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却开始变得脆弱和不堪一击。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一代代鄂温克族人固执地守护着他们的传统,将山林河川,当作身体的寄居地与灵魂的栖息地。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本书以鄂温克族的最后一个酋长妻子苍凉自述而开头。
用一天的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的时间讲述了自己从出生起近百年时光里,部族的兴衰更替以及身边所有死亡的和新生的族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个没有提到自己名字的女子,在故事中讲述了她身体强壮、箭法过人、善于狩猎的阿玛(爸爸)林克带着她和弟弟在深夜的原始森林里,划着轻如鸿毛的桦树皮船机敏冷静地捕获一只巨大的堪打罕(四不像)但最后被雷劈死的故事;讲述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尤其喜欢跳舞的额尼(妈妈)达玛拉在丈夫死亡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因为在新的感情不被世俗所容而疯癫死亡的故事;讲述身为乌力楞(家族)族长、能够通神治病、救赎他人的但终身未娶郁郁而终的伯父尼都萨满的故事;讲述了一辈子看不起丈夫、得不到温暖、尖酸刻薄、口臭毒舌使人生厌但最后以花为食洗尽肠中积怨、油腻的姑姑依芙琳的故事;讲述了身为萨满为救族人、救他人奉献了自己三个子女的弟媳妮浩的故事;讲述了被狼咬掉一条腿,又训饲苍鹰报仇雪恨,最后与狼同归于尽的达西的故事;讲述了不顾家人反对,娶俄罗斯女子最后又被妻女抛弃的,能用手把鹅卵石攥碎的力量非凡的伊万的故事;讲述了自己迷失在深林中,赤裸上身面对黑熊,惊险脱险并与第一任丈夫拉吉达偶遇,随后结婚、生子、丧女、亡夫,又与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瓦罗加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两任丈夫都对她付出了绝对的爱,他们在希楞柱(帐篷)里制造过最激烈的风声,给予过她最迷人的温暖,但是一个死在马背上,一个死于熊掌下的故事。
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想我不会了解鄂温克族,不会知道他们住在晚上能看见星星的用原木搭建的圆锥形希楞柱里,不会知道他们的萨满能救人,不会知道训鹰的方法,不会知道轻盈的桦皮树船,不会知道驯鹿只吃新鲜的苔藓……
书里最神秘的部分莫过于关于萨满的描述。部族里有一代一代萨满传递下去,这种传递并不以血缘、学徒等为准,而是随机选择。被选择的人事先并不知情,只有当神奇的迹象出现,族人连同萨满自己才知晓。
萨满、跳神,是一种人与世界交流,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不以伤害他人(巫蛊之术、人祭等)为前提的信仰,也是人选择的认识世界、与世界相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