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比较喜欢港股中的部分公司。在全球低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我们曾经对全球各种资产类别进行过系统梳理,发现港股是少有的能找到性价比还较高的资产类别,港股属于波动在所难免、但价值显而易见的市场。我们在去年一季度开始加大对港股的投资,2017年也会重点关注港股。目前港股市场的话语权仍掌握在欧美资金手里,他们是基本面导向,如果业绩超预期就涨,这个游戏规则对基本面投资者来说比较好把握。但由于港股是离岸市场,所以资金进出造成的波动比较大,这就需要投资者必须对公司有深入的研究才能避开雷区。我在华尔街做了十年,也很熟悉海外这些基金经理的打法。相对海外投资者来讲,我们对国内公司的研究更有优势,比如有一家公司我们认为2017年的增长有50%,但是外资券商的报告预测增长只有5%,我们对的概率可能比他们大,因为我们的多次草根调研发现这家公司的产品是脱销的。
大家都是基本面导向的,在港股市场里你买那些5、6倍市盈率,增长率在30%以上的公司,这种股票比较有把握。
就港股来说,我也觉得机会多一些。第一估值便宜。第二如果港股本身估值的周期性跟美元的汇率负相关度高的话,整体看美元的汇率再继续这么强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太高了。所以我整体上觉得港股的机会或者估值提升的机会还是有的。这是我对2017年的看法。
5.港股:
顶部和底部特征不同,高度关注内地资金进入后生态在改变
卓利伟:冯总在2016年在港股上的投资非常成功,据我所知,你过去在海外的投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港股市场体系和投资结构都跟A股市场有显著不同,这方面你有什么体会可以分享?
冯柳:2016年是我第一次碰港股,以前没有参与过。我在去之前也区分了一下A股和港股的不同,因为一直听说港股比较凶险,所以我把A股、港股类似的股票都翻出来对比,我发现他们在顶部的时候是一样的,但是在底部的时候很不一样。港股散户少,而底部一般是散户抗出来的,所以港股的底部位置比A股低。还有一个不同,A股真正的底部是所有参与的人都奄奄一息了,所以A股虽然平时的成交量很大,但真正的底部量是不大的。而港股在底部时做空的力量还很活跃,所以相对容易在底部买到量。在底部买入筹码的时候,有的港股代价还更少些。
第三从成交量来讲,虽然港股成交量低,但参与的人也少。A股成交量即便量是港股数倍,但是参与的人更多,你分到的部分也就小了,所以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另外港股一旦明朗之后就不太容易有右侧的机会,要偏左侧一点,港股的左侧比A股的左侧更容易买和卖。所以二者相比有好有坏。
还有就是A股参与的人很多,哪怕很低关注度的股票未来也可以变高,所以你可以选择低关注度的地方,而港股绝对不能赚关注度从低到高的钱,因为很多港股的关注度可能一辈子都低。你要选择的股票一定得是市场绕不开的,可以说这个企业整个经营节奏不好,然后市场对它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但它一旦好起来的时候,市场是绕不开的,尽可能选行业龙头或者有代表性的公司,不能选绕得开的。这不光是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有的股票可能市值不小,但它这个行业上市公司挺多,它也可能关注度非常低。还有的股票可能市值没那么大,但在它这个行业里可能是唯一或者有代表性的,所以这个关注度不容易绕开。
所以港股挖掘价值的时候不能从光估值的角度出发,要尊重不同市场的估值偏好。另外是人少的地方不能去,虽然我们要做逆向投资,但是我们要更多地在大家绕不开的地方去做逆向投资。
卓利伟:就是有可能在未来的时间关注度会多起来?
冯柳:至少关注的人是多的,参与的人可以少,但关注的人不能少。有的股票不管基本面好与坏,大家可以绕得开,这就是被边缘的股票,很难重新再回到正常估值体系里来的。在A股过去其实不存在很边缘的股票,只要有点东西,很容易重新回到视线。但我觉得A股以后上市公司多了可能也会有港股公司类似的情况。所以在关注度的角度上,我们也要参照港股,在下次A股底部的时候,可能也会参考港股的模式来做。今年虽然是第一次做港股,但一直有保持过关注,这样机会来了要参与是比较容易的。
卓利伟:请冯总结合港股的投资经验,聊一聊你如何在估值底和基本面的底这个双重底上面的判断,有什么方法、视角跟我们分享?
冯柳:大的牛熊市比较容易出现基本面和市场面的合拍,但分化的时候这两者就不太容易合一,这个阶段我更倾向于从市场角度下手去做。另外以前阳光普照的时候随便哪里种点庄稼都能有收成,多与少的区别,现在大家都不好过,就要有“抢劫”能力。一是要有“抢劫”消费者的能力,就是投有定价权的企业;二是要有“抢劫”竞争对手的能力,得投有行业竞争力能提高集中度的企业;三是要有“抢劫”对手盘的能力,就是要多抓住逆向投资的机会。
卓利伟:海外投资人不愿意把自己表现不好的股票留在定期报告持仓名单里面,所以有时候有基本面捡漏的机会。而且香港市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它的资金是离岸的,它的大部分公司是中国的公司,所以基本面研究上我们有显著的优势。可能需要把握的是全球的流动性的变化、交易行为的变化,在这里找准节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港股市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卓利伟:Simon再补充一下,你在港股和中概股上面的研究和投资经验非常丰富,你有什么体会跟我们分享?
王世宏:后面这个体会刚才冯总说了,这么多年我们的感觉就是A股有底、没有顶,港股有顶、没有底,尤其在2008年这个体会非常深,作为一个离岸市场它没有底。有一个地产公司涨幅比腾讯还大,不是它的收入和增速比腾讯好,而是2008只有2倍市盈率,从2倍到20倍,它就涨了9倍,还因为它业务每年增长20%,到现在就有20倍的涨幅。这种机会你在A股上很少能看到,很多A股跌到一倍PB就不跌了,再跌就有资金进入。而在港股经常会发生这种事情,基本上每一年可能有一次。
而以后可能会好一点。因为最近我们的感觉是沪港通、深港通,国内资金进去越来越多,感觉市场稳定性好多了。在去年的两次事件当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会,一个是英国脱欧,一次是美国大选,原来这种事件市场都是大跌的,但去年这两次事件发生时市场在下午都被拉起来了。原来的生态可能会随着国内资金的增加产生变化。刚才冯总也说了,随着国内资金增加,港股市场的风险特征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一段时间内由于资金进入可能波动降低,风险收益比改善。
现在波动性更大的是中概股,因为香港有沪港通、深港通的国内资金帮忙支撑。而中概因为没有很多国内资金,中概的大票由海外资金占据,小票是由中国的一些钱在里头,一旦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海外资金争相抛售,国内资金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暂时不敢动,就跌得非常快,反过来市场好的时候,比如就像最近几天人民币快速贬值暂时告一段落,市场就会极速反弹。中概现在的波动性比港股还要大,这就形成特定的市场特征。我们在资金上要适应这种特征,也要关注这种特征的变化。
卓利伟:我们观察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港股通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在持续较大幅度的增加,我相信这个势头远没有结束,在同一企业与同一个行业中的部分股票之间,港股相对于A股有着非常显著的估值优势与套利机会,港股投资者结构与资金生态将会持续发生变化,也许港股的特征将会与以往越来越不一样了,未来港股的“A股化”特征可能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