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正面管教大概三年多,用得多的是近一年半,以前孩子小总觉得挑战很少,拥抱,共情等工具差不多都能解决。
随着成长,三岁的叛逆期开始,挑战越来越多。
记得他四岁左右,我也经常有大脑盖子打开的时候:有时候冷静太空也不好用,我只能气乎乎地自己强行冷静;打过屁股;也有委屈得掉眼泪的时候…
不过幸运的是一直在学习的路上:阿德勒心理学,正面管教在学校,非暴力沟通,鼓励咨询……这些课程真正地帮助了我,不是让我一下记住孩子有哪些敏感期,也没有测评过孩子特质,也不是让我一下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而是越来越能读懂自己。
我明白了发火的背后很多时候是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当过于在意孩子的需要而忽略自己的需要时,委屈、累这些感受就涌上来了,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愤怒。
我渐渐明白,你的需要和我的需要一样重要。
我也明白了发火时候的行为模式也是源于那个小时候的自己的认知,真的是年龄长了,但是当压力来了的时候,坐在人生巴士里的仍然是那个小小的自己在握着方向盘。
于是,我开始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我愿意换一种方式去理解经历,于是我便能换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压力。
我开始练习将关注点从是什么出现了“问题”,转向自己能做什么以及可以如何改变。
当我对自己看得越清楚,我对孩子看得也越清楚。
当我能真正理解他的时候,那些方法不必绞尽脑汁,而是应时而生。
我们好久没有大发脾气地吵架了。
有时候我情绪down的时候,他反倒会很体谅我。
有时候他要发脾气的时候,我也会看到那个生气背后或委屈、或难过、或无助的小孩。
最近一次我觉得挑战很大的事情是在书店。
由于冰淇淋寒凉,儿子很少吃,但他也会馋啊,我们一起想出的办法是舔着吃或者放化了再吃。
前几天在书店看书,要回家前他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真的很想吃一个冰淇淋。”
想想他也好久没吃了,我说咱们买一个,一人一半吧。
孩子超级开心,我要了一个蛋筒,把罐里的冰淇淋给他匀出一些。
我尝了一口——哇咔咔,真的太凉太凉了。这样吃下去很容易肚子疼。我想个办法:“大儿,妈妈再给你一些蓝莓酱。”
他当然是开心地同意了。
我一边逗他去看别的,一边把他的冰淇淋不停地搅拌,这样就能融化一些,不那么凉了。
可是融化后的冰淇淋留到蛋筒下面细高的部分,看上去变少了,我有点懵了——一会他看到会不会哭!
果然,他跑过来一看到冰淇淋眼泪就在眼圈了,我知道孩子一定委屈了。
我哄他:“大儿,冰淇淋有一些流到这里了。”
他要发火了,抢我的冰淇淋要倒到他的蛋筒里。
我一边拦着一边哄,我越是把着他的手他越激动,大声喊:“我就要我的冰淇淋,我就是要,把你的给我!”
其实就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也是理解他的,但是周围有好多人,面子上还是觉得有些过不去。
我继续哄+阻止,他继续哭闹+抢夺。
如果是过去,我可能会把他的蛋筒还给他,把我手里的直接丢到垃圾桶。
我也可能干脆走开。
我也可能绞尽脑汁去想我该用正面管教什么工具好呢?
但是那天,我猛然从过去的自己醒了,提醒自己放下我的控制,放下我的面子,我真的开始去理解和接纳我的孩子——
他真的好委屈,很久才吃一个冰淇淋,本来就分了一半,妈妈一阵搅拌看上去又少了些。
这时他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了,人多人少才不要管呢!而我的反应就很重要了——因为他在学习。
他也好弱小,凭抢他是抢不过我的。但越是这样,他越是要证明给我他也是有权利的,他要公平。他不要控制。
我的心平静和柔软下来,我把我的冰淇淋也给了他,抱了抱他:“大儿,你刚才一定感到很难过,很委屈是吗?因为妈妈把你的冰淇淋弄少了。你很久没吃了。”
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他就不反抗了,流出了委屈的眼泪。
“大儿,这两个先都给你,咱们想个办法看能不能把变少的冰淇淋找回来。”
他眼里有了一点亮光。
我们一起坐下来,我用我的杯子给他演示我是怎样搅拌的。
他也看到了冰淇淋没有被偷吃,也没有被挖走,而是搅拌后看上去就像变少了一样。
“大儿,你也理解妈妈为什么给你一半冰淇淋是吗?是因为我们肚子里的火车站不喜欢这么凉的东西。”
他点点头。
“大儿,谢谢你理解妈妈。现在咱俩一起找找你的冰淇淋跑哪去了?”
他饶有兴趣地和我找,刚才的事情好像一下子丢到九霄云外了。
哈哈,当他知道他的冰淇淋有一些藏到蛋筒的细高尾巴里的时候,他好奇地、慢慢地开始品味起他的冰淇淋。
越吃越开心,吃到下面的时候,还挤到了脸上,我们俩都哈哈大笑。
每当这时候,我都很感恩,感恩这个世界有这么多善知识,而我又如此幸运地遇到了。
我一点点变得有勇气。
我一点点去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我不完美,永远也不可能完美,也在不断犯错中,但是更有信心了。
改变,往往是进两步,退一步。只有经历不断的,大量的练习之后,新的技能才能从笨拙变得自然起来。
至于这个过程有什么快速习成之道,真的没有。
慢下来,慢下来反而是快的。
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所学。
最后,用小影导师的一段话来作为结束吧,因为我也有这样的共鸣。
“记得我刚学正面管教的时候,包括我自己从事正面管教讲师很长时间,我们都用一个级别,四级家长。
一级家长怎么怎么样,二级家长怎么怎么样,三级家长怎么怎么样。
好像按那个级别,天下学正面管教的家长都是一级家长,其它家长都既不负责任又不够级别。
好像学了正面管教,我们就是别人家的家长,一定要养育别人家的孩子。
好像做了正面管教讲师,更是唯一的做法。
也要时刻正面管教。
我记得很多高导提到过:她们只能做到60分正面管教。很多导师特地提到:正面管教只是一个选择。
不是唯一,不是真理,不是标准。
我们正面管教讲师,更不是真理不是完美不是专家。我们更不是区别于所谓普通家长的专家型家长。我们只是多了一些工具的普通家长。
所以,如果拿完美要求自己要求正面管教要求学员要求孩子,要求天下家长,那实在是反正面管教。
那会让自己和学员和家长沮丧。
阿德勒说: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活着,而我们说:每个家长都在竭尽全力地做家长。能提供帮助最好,不能提供帮助的时候,默默地走开。不去评价或者诋毁或者嘲笑她/他吧。
是我对自己的提醒,也与正面管教讲师/家长们共勉。”
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鼓励咨询,或者是宗教也好,其实都是我们的礼物——引领我们走向真善与真爱。
借魏君老师所言:我们的目的都是那里,这些工具,都是我们过河的筏子。
由此,人生的意义也变得清晰起来:贡献、合作、对他人感兴趣。
我们,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