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久以前就想写的话题,比我小的学弟也讲过,平时一起玩的朋友也讲过,比较想让我据理力争的是一位已经到了被父母逼婚的年龄,非常优秀的一位单身男子,杨某。
以上我说的这些人,他们讲过自己都是不婚主义者。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某种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产生这种我个人非常无法接受的想法。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慢慢的改变,不婚主义者这个词也慢慢的被世人接受,甚至占比越发的变大。
这篇文章只站在男性的角度分析问题哦!以下也只是我一个还未涉世的观点。
第一种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也是最幼稚的:我不想结婚,我想让我的生活更宽裕,人生更幸福。乍一看确实没什么毛病奥。但是,没有结婚,也自然不能生儿育女,少了两个正常的环节,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构不成完整的人生。从数学物理的角度来说:连概念都无法构成,就不用再去考虑特殊情况了。从文学角度来说:少扯淡了,都是废话。
第二种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就有的说了,杨某给我的例子:结婚就像开盲盒,我身上就100块钱,这个盲盒要99块钱,里面好的奖品啥都有,想要啥有啥,不好的盲盒里面就牙刷,毛巾这种的,换做是你的话你会买这个盲盒嘛?
我哑言了,并不是无语,而是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结婚以后很多人都非常幸福,生儿育女,赡养双方老人,大家庭其乐融融,这是盲盒里好的结果;但是也不能否定,结婚后因为各种原因要离婚,闹得不可开交,电视上那种感情调理的无聊节目也永远没去缺过素材。这种不婚主义者的定义就很明确的可以借用百度词条:不婚族人们有一部分并非不希望结婚,只是,没有合适的对象,也懒得费大力气去寻找,对于现状坦然接受的心态。还有一部分不愿意接受伪爱情,而选择单身独立。
我当时就结束了和杨某的交谈,因为我怕他给我说服了。但是他这个“盲盒论”就总感觉有不合理的地方。我想了很久来反驳他。
第一:用盲盒举例是不合理的。盲盒突出一个字“盲”,什么叫盲盒,打游戏的时候匹配到的队友和对手是盲盒中开出来的,有好有坏;抢地主的时候底牌是盲盒,有俩王一个二,也有3,5,7。但是结婚是有步骤的,总得先接触。而这个接触对象不需要你刻意的寻找,缘分到了自然就来了,至于能不能抓住缘分就看本事了。接触的过程中,盲盒的盒就逐渐透明,这时候就不是在抽奖了,而是在挑选,选择是否买下。
第二:我陷入了他的“死胡同”。爱情与婚姻这种神圣的东西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嘛?现实一点是这样的,彩礼,操办婚礼这些都需要花钱。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用钱来作为理由就未免太说不过去了,从真正步入社会后赚的第一桶金开始,这些钱就得是用来作用的啊,再次引用郭德纲先生的一句话:钱只有花了才是你的。而婚姻之后的生儿育女,到孩子的成家立业,这一路上的风景该有多么美好!婚礼殿堂上亲吻新娘的那一幕难道不比一辆新车更美好嘛?看着孩子学会喊爸爸的那个画面,不比在夜店中的花天酒地更美好嘛?路上的是风景,不要去担心目的地,无论是法拉利还是奥拓,风景是一样的,无论风景是否美好,奥拓上坐的也是你用心去爱的人。
至于杨某对我抱怨的父母催婚,我只能爱莫能助,指不定我以后也是要被催去相亲的。我只能劝类似杨某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缘分来了就要抓住,千万不能把不婚主义这个胡同钻死了,不要去畏惧“目的地”,风景和陪你看风景的人完全值得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