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请的逻辑
再说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刚才讲的那些内容都很零散,招生官是怎么样把这些东西串起来呢?这就要说到一个申请的逻辑。这个逻辑分为四个步骤:
1. 硬件:代表了智商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代表智商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好比一块璞玉的内核。
并不是说成绩低的同学就能力差,但申请的人那么多,招生官为了减少时间成本提高效率,完全有理由先画条线,再从里面挑,毕竟从这里面挑到优秀人才的概率更高。这跟公司招聘的时候限制毕业学校是一个道理,名校出优秀人才的概率总是要比普通院校高的。所以反过来说如果你身在一个普通院校,就需要有更多的亮点来让HR对你多看一眼。
2. 软件:实习、社团、海外交换、科研、竞赛、志愿者等体现综合素质的经历,好比对璞玉进行加工的过程。
成绩不代表能力,未来真正成功的技能反倒是我们所说的软性技能,而这些通过学习成绩是看不出来的,所以看完硬件之后招生官就需要通过看能够体现出这些能力的经历来判断你有没有成功的潜力。
3. 素质:英语水平、成熟度、道德水平、领导力、沟通交流能力、情商、时间管理能力、公众演讲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等成功的条件,好比经过加工后成为一块美玉。
经过加工后,你的各种优良素质真正摆在了招生官面前,并且通过文书和面试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让别人能真实地感受到。
4. 匹配:知道你想要什么、也知道学校能给你什么,彼此之间Match,好比一个给你向众人展示的一个舞台。
当你把自己的素质完全展示出来后,还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的这个项目,你们之间能不能给彼此一个好的未来,这才是最终的高潮。就好比找男女朋友,前面那些都是表面的东西,你是高富帅,她是白富美,但因为这个原因你们就要在一起吗?我看未必,最后还是要看批次是不是能够给对方想要的东西,而这个的前提是你必须知道你想要什么。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申请其实是有套路的,这个套路就是一个申请的黄金等式:一个有清晰目标但也有欠缺的你+一个适合你的学校项目=一个可以实现目标的你。
四、如何给自己定位
刚才已经了解完了你的对手,接下来需要了解下你自己了。我们常说一个原则叫做木桶原理,然后大家就想去补充自己的短板。但问题是当你哪块板都不长的时候补短板有用吗?所以对于大学生,我的建议是“反木桶原理”,先把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然后再去补你的短板。那问题就来了,我怎么知道我的优势是什么。
对于一个人来说,全世界最难了解又必须了解的就是你自己,既然大家都不是圣人,我们就可以借助些外力来发现自己的优势,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推荐的测试,叫做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在线测试
http://www.apesk.com/Advantage-detecting/index_hr.asp?hr_email=18670054561
这个测试我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300多个人做过,准确率在80%以上,你也可以试试,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当然结果本身不是重点,看分析才是重点。
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做决策了,需要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结合自身的背景和经济条件确定要选择的国家和学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这样你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决策。
如果你还在纠结怎么做决策的话,也可以看看我之前的专栏文章:科学决策法教你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546000
五、大学四年的规划
了解了招生官想看的东西,也知道了申请的核心套路,接下来就应该说该怎么做了,虽然申请要求的东西很多,但如果你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计划,事情也变得简单了。以上所有的准备都可以归为三个根茎,分别是职业发展、学术背景和综合素质。
基于上面的总体规划,再给大家一个笼统的大学四年时间分布参考:
大一:了解国家专业,刷绩点,课外活动
大二:GT考试,刷绩点,课外活动,实习,海外经历
大三:GT考试,简历升级,面试准备,高含金量实习,海外经历,联系推荐人,准备文书
大四:文书写作,选校,网申,面试,选择offer,签证,行前准备
以上列出来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最低保证,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对应的年份没有做到要做的事情,那你就危险了,当然更加希望比上面的规划做的更多。总之一句话,出国留学准备,多早都不算早。
六、结尾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一个很重要甚至是比留学本身还重要的观点就是:留学不是最终目的,排名也不是唯一,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彼,知己,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