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0,一个美好而又浪漫温馨的日子,我竟然完全忘记了,这对于比较注重仪式感的我来说,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照例早起讲书,小组读书,早上下午五节课,批改作业,听一本书,两个群里听老师的讲书,听系列讲书一集,听好妈妈录音,还参加了一场三人约练,晚上两个群里分享微课,又刷刷喜欢的博哥威武,还有央视boys的直播视频,完成两篇分享,尽管只有一个人,也犒赏了自己美味美食……这就是我的520!
当然,也收到了爱的表达,也领了红包!
日子常态化,幸福常态化,细水长流,温暖相伴!这样就刚刚好!
一、早起阅读白皮书250—257(196)
奇迹问句是形塑目标的仙女棒
越读越感觉这本书是真的宝典!很多问句真的需要背下来。
二、约练探讨(197)
关于对无条件接纳孩子这块,又一次感受加深, 如何对待孩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的确是门学问。
三、听书《刻意练习》
打小时候,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灌输了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他们既天赋异禀,又勤奋异常,这让我们又羡慕又惭愧。我们总说自己没那种天赋,而父母则总认为你不够刻苦,特别是如果父母们知道一个非常时髦的“一万个小时理论”的话,你也许就会永远背个不刻苦、不努力的罪名。而今天这本书就是替你洗白的。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包括三步骤:专注、反馈,持续修正,也叫3F原则。
第一个F叫focus,就是专注。一定要足够的专注,你做这件事情要专注。
第二件事叫feedback,就是你一定要找人给你做反馈。找人告诉你说,这块哪做得好,这块哪做得不好。
刻意练习的第三个叫fix it。fix it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发现有问题的时候,改正它。feedback的作用就是让你发现你的差距在哪。那么发现了这个差距,改进它。
作者研究大量的杰出人物成长经历,发现,他们从童年时期走向杰出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产生兴趣。当他们还是孩子探索着世界时,受到父母的熏陶和引导,或是兄弟姐妹的激励,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把它当成玩具或游戏。这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变得认真。一旦他们感兴趣了,下一步就是正式上课、接受训练了。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进步至关重要。孩子也会因为练习成果受到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舒心,从而获得继续练习的动机。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一般来讲,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内的最杰出人物。到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老师,面对的期望也不断升高,有时不仅本人要付出全心全意的努力,连家人也要迁就孩子付出巨大的金钱和精神代价。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当他们练习掌握了最高水准之后,开始尝试开拓创新了。创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和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如果你根本不熟悉自己的领域,怎么可能提出一种宝贵的理论或新经验?
《刻意练习》这本书,让我有所触动。
不断的激发自己坚持的初衷。当自己不想做或应付差事时。问自已,当初设定的目标是为了什么?不坚持目标会是啥后果坚持做目标时要专注,否则一定是浪费时间!
刻意练习过程后一定要有反馈!思考一下自己哪儿做的好,为什么做的好!哪儿做的不好,为什么做的不好!
做的不好的,通过问专业方面的老师尽量去做!
有信心认为,做的多了就成为潜意识。心理体征建立了。就又成为了简单的事。自已就提高了!
1、没有天才之说,就算有智商能有影响,影响也非常小。
2、刻意练习是唯一的进步之道。
3、任何新手成为大师都有一个步骤,先是兴趣,然后认真,最后刻意练习。
4、给自己规定计划、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专门抽出时间每天来练习这些小目标,走一步给自己搭一个梯子,最终迈向最高峰。
5、比身体因素影响更大的是心理因素,我们时常被自己的心理因素给困住了。
6、重复是没有用的。我们每天重复吃饭,也没变成吃饭大师。每天睡觉,也没变成睡觉大师。
7、相信自己,任何人的差距都不大,都是努力可以弥补上来的。除了先天缺陷,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你目前的状态。保持自信,保持平稳,保持进步,最重要的是必须保持进步。
8、成人的大脑也在进化,并非是停滞不动的。少年或许学东西快一些,但是成人也能学。
9、少年、成人、老年,每个年龄段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
10、看别人进步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独自练习,自我反馈的阶段。
不要给自己设定疆界。不要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要认为自己只能够怎么怎么样,或者我没有学什么什么的天赋。
自省,学习,借鉴,只要出发,每一步都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