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学校旁边有一家炸串摊,名字叫黄婶炸串。每到放学后,我们都会争先恐后挤到摊子前买串串吃,排起的队伍能形成十几米的长龙,蔚为壮观。黄婶炸出来的串真叫好吃,尤其是那个腐竹卷,从油锅里捞出后焦黄酥脆,滋滋冒着香气,黄婶把它放到盛满调料的大铁盘里,用刷子将调料涂满全身,从锅里舀出满满一勺热油“哗”地浇上,末了再撒上一小把碎碎的鲜葱花——那种情景,二十年来每次想起,我都会情不自禁流口水。黄婶家的串串,当年是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美食。
看到黄婶炸串赚钱,不少小摊子陆续拔地而起。小小的一条街,约莫六七家。这些后起的炸串摊子,花式繁多,种类齐全,有的悬挂着大大的招牌,有的祭出买一送一的销售策略。它们一度争取了不少顾客,可繁荣局面没有延续多久,仅仅是两周左右,学生又几乎全部回到了黄婶摊子前,原因很简单,黄婶炸串的味道要好得多。大家宁愿捏着钱,排着长长的队伍等,也不愿将就。
不少小摊贩曾反复研究过黄婶炸串所用的油和调料,而且黄婶毫不保留地将穿串、起锅、配料、出锅、上料等详细步骤和方法,一股脑写在了摊子前悬挂的招牌下方。任是如此,其他商家却始终做不出黄婶炸串那份独特的味道。
这个疑惑一直困扰我多年。直到工作后,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才渐渐解开茅塞。单位附近,有一家米粉店。店是老店,其貌不扬。但无论何时去吃,总能看到排队苦苦等候的人。我在感叹这个世界不缺吃货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黄婶炸串摊,两者何其相似。周围遍布着七八家米粉店,唯独看似最寻常不过的这家,每天吸引着大把的顾客。我去这家店吃过一次后,就再也没去过其他店了——因为看似同样的米粉同样的颜色同样的配料,味道却有着其他店没有的醇香与回味悠长。
店的主人是个精干的妇女,她做米粉的专注与虔诚,与当年黄婶炸串时如出一撤,以致于有那么一瞬间,我恍惚觉得两人隔着二十年,奇妙地重合了。
于是我终于明白,任何美食想要做到极致,一定要把心浸润到其中,如此,美食便捎带了心的芳香。如果你只是一味当做赚钱糊口的手段,注定不会精致和长久。要知道,世间所有的美好,一定汇聚着心的力量,一定埋藏着热爱与深情,而不单纯是为了钱。
一家店,乃至一个人,他的心用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开出灿烂的花。哪怕一时没有绽放,随着岁月流逝积淀,终会在时光的雕刻打磨下,成就自己的独一无二。而这,正是很多人一辈子与其相隔的距离,看似咫尺,实际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