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他也自负清高,他也风流倜傥,文采出众,只是,他会时不时的有些迷茫,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他,寄居在姑母家。是啊,大唐王朝有如此多的才子,缺他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叫催郊。没有李白的浪漫,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比起这些伟大的诗人,他催郊又算什么呢?人生啊,最悲哀的是应该就是如此吧:比平庸的人高一筹,比伟人却远远不及,总是处在不高不低的尴尬境地。
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姑母家的其他人都去赏灯了,而他却徘徊在长安城的大道上,尽管街上是如此的热闹,他的内心却是这样的清冷。突然间,一阵清风将他吹醒,那风好清新,夹杂着茉莉的芳香,一个清脆的银铃般的笑声传入他的耳中,一支手帕吹到了他的脚下。他捡了起来,那手帕还散发着茉莉的清香。举目四望,不远处一个相貌清秀的女子回头对他微笑着,那笑容融化了他早已冰冷的心。一愣神间,女子已经不见了。他像疯了似的到处奔跑,就为了追上那茉莉的清香。整条街都找遍了,每一次他们都擦肩而过,在小货摊旁,在花灯里,在河边,在桥上。。。。。。他一直执着的找到街上人都散尽的时候,但是,还是没有,没有那美丽的倩影。他不禁怀疑,难道一切只是个梦,那么,这手帕又如何解释呢?
十分的沮丧地他回去了,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姑母家的人们还在热闹着,大家都在花园里嬉戏打闹。一个淘气的表妹二话不说拉着他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在放孔明灯。一盏做的很精致的孔明灯冉冉升起了,一个留在印象中的靓丽的面庞出现了在他的面前,还是那样对着他微笑。他向她走去,把那个手帕递到了她的面前。她叫萧娘,是姑母家里新来的婢女。那个夜晚,他们一起无眠了,那一夜,他们早已将彼此深深地印记在心里了。以后的日子里,他总是偷偷的观察她,无论是打扫时,还是和别人一起玩耍时,他开始在自己的屋子里画她,所有的诗都是为她而写,所有的画里都是她的身影,做梦总是梦见她,梦里总是喊他的名字。她也经常痴痴的想他,偷偷的望着他的背影,不知疲倦地绣着荷包,荷包上总是有茉莉,上面都有一个“郊”字。偶尔他们会相遇,他们会默默地注视着对方,什么也不说。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他会故意的念诗,她也会很留心的去听,她知道那是为她而作。她也会偷偷的把荷包放在他的书房门口。他们相爱着,很甜蜜。
美好的事总是短暂的,她被一个大官看上了,于是,姑母将她卖给了那个大官做侍妾。那天晚上,她去找他,他正好去会朋友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把最后一个荷包放在了他的门口。这一次,依旧是茉莉,依旧是散发着清香,这一次,不同的是“郊”变成了“爱”,不同的是上面有着一个女子心酸的泪水。
等他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大官的侍妾。他极度悔恨,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姑母他爱她,恨他为什么不向她表白。接下来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见她一面,可是,大官的家里,一般人是不能进去的,即使是非常得宠的侍妾也不轻易踏出大门一步,更别说一个想着别的男人的女人会有多得宠,更何况豪门里尽是钩心斗角。
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他又抱着一丝幻想来到那条街上,还是像上次那样找了很久,从白天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她的身影。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那熟悉的茉莉的清香味道又一次出现了,抬头间她对着他微笑,不过这微笑早已心酸了。她比以前清瘦了,也打扮的像个少妇,她是去庙里祈愿的。她只是把当初那手帕送给了他,然后飘然而去。留着他一个人孤零零的伫立到深夜。那天晚上他发烧了。几天后,有人告诉他有个大官的侍妾投河自尽了,据说就是以前府里的萧娘。他不能控制自己,挥笔疾书:
“王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第二天人们在河边发现了催郊的尸首,听说这就是萧娘投河自尽的地方,据说催郊的手里一直攥着一个精致的荷包。
PS:此故事是根据“侯门如海”这个成语改编的。据说催郊就是因这首诗而出名的。萧娘是唐代时对女子的泛称,并非故事中女子的名字,那个婢女到底姓甚名谁我们无从得知,因此取名萧娘。而萧郎是当时对男子的泛称,因此后人有“萧郎陌路”一说。最近在读成语故事典籍,当时看了这个故事很感动,因此想把它改编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