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花10万买了马伯庸一篇文章,在得到APP上免费开放给会员看,代价是在朋友圈推荐得到APP。其实得到APP上已经人满为患了,我就来单说这篇价值10万元的文章吧。
都说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变得越来越值钱,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话说马伯庸写完这篇文章,直接就放在了网上,原本是淹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里的。但和菜头读完这文章,觉得很不错,淹没在网络里实在可惜,主要是一般民众缺乏价值判断能力,发现不了这文章的价值,认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必经过付费才能显示其价值。
于是推荐给了罗胖,罗胖因为出卖知识已经很有钱了,当即决定10万元买下这篇文章。你看,知识就是这么在某个圈子里流转,然后流入一般民众,才变得很值钱。
对于一般民众,说实话,大概是缺乏价值判断能力,真的看不出这篇文章这么值钱,像我。
一言以蔽之,这篇文章讲了个狗血的历史故事。里面讲呀,某人发现自己县200年来竟然一直多交一种税,于是开始写文章反应情况,地方不行反应到中央,中央责成地方查验。于是一来二去就折腾了8年,期间有辩论,有民变。总之就是官场那一套,相互扯皮在前,和稀泥在中,秋后算账在后。
这跟二月河写的《康熙大帝》、唐浩明写的《曾国藩》,都差不多吧,就是历史小说,情节很曲折,故事很吸引人。
这3万多字值10万块钱?
不过,马伯庸写的这个狗血故事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是根据历史材料、历史论文写的。就是说,真实的历史故事本身就是这么狗血。这倒有点意思。
对,现实比虚构更精彩,各色人等在现实中的衡量、博弈,比小说中的主角卖力多了。把古今现实,稍微有心的去编编书,稍微有点马伯庸似的文笔,绝对一样狗血。
因为是源于现实的一篇历史性文章,所以辣么值钱?
文章的题目叫《显微镜下的大明政治生态——大明万历初年的徽州丝绢案纷争》,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件具体的故事看整个明朝。微言大义是一种传统,《红楼梦》通过大家族的命运展现无穷尽的思想,《西游记》依靠师徒四人一路打怪说创业故事。故事摆在那儿,有人物有情节,主题呼之欲出。
当然,这篇文章的主题相当丰富,随你怎么理解。我听了一遍,又看了一遍,也获得了一些信息。作为一般民众,读这篇文章时我有个非常强烈的印象,一般民众都是被利用的对象。徽州无论哪个县里的百姓,都是劳苦大众,既没有资源,也没有地位,跟在乡绅和意见领袖的后面,别人振臂一呼就屁颠屁颠涌上去,他人美其名曰民情。所谓民情汹汹,就是一群没有姓名,没有特点,没有理性人的头脑发热,如电影里的群众演员,生活里的路人甲,远远一个镜头就够了。一般民众就是长期被利用的对象,需要时聚拢,不要是各自回家带娃。都说这次希拉里被美国一般民众抛弃,你看,一般民众也有生气的时候。
这就是那篇价值10万的文章。你觉得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