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玉的大姐来上海玩,她自己陪着逛了一天非常累,第二天就想让承欢陪大姨一家去海洋馆看看,可是承欢实在太忙就没有答应妈妈。
这时倍感失落的刘婉玉看到旁边的儿子,猛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呢,让麦承早陪着去也是可以的。
从这一幕可以看出,麦承早在这个家里存在感非常低,经常被妈妈忽略。
明明都是自己的孩子,而且麦承早学习也好,又听话懂事,为什么刘婉玉会更喜欢女儿承欢呢?
01 承欢幼时生病,需要更多关爱
承欢小时候得过川崎病,这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最明显的症状是突然发热,而且会连续好几天高烧,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害很大,后期如果免疫力不够还容易复发。
简单点说,这是一个让家长及其费心,长期需要细心关注的病,麦来添一天天早出晚归的,照顾小承欢的任务自然是落在刘婉玉身上。
承欢之前说过小时候生病时,是奶奶拿出钱给她治疗,而且还悉心照顾过她。
这说明妈妈肯定是照顾承欢太辛苦,累倒了,爸爸需要工作挣钱养家,只能求助老太太帮忙。
由于承欢的这个病,需要花很多的钱治疗,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护理,这对于麦家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妈妈后期,把更多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她身上,日积月累的,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习惯。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一般会偏向那个他们认为更弱小的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孩子更需要关爱和保护。
02 承早自幼离家,感情不亲密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麦承早从小寄养在大姨家,直到上学后才回到上海。
家里被水淹那晚,小早和姐姐承欢一起收拾东西,无意中才知道妈妈给他买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因为从小分离,且时间太久,这对母子的关系有些疏离。
承欢也是这次一起吃饭听姨父说小早小时候偷钱被他打,看到表哥奇怪的反应,才知道弟弟的童年生活有多悲惨。
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小早变的很沉默,大姨一家的到来揭露了小早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没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在背后撑腰,生活的得有多卑微,难怪奶奶说希望小早能自信点。
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小早没有心里障碍已经很幸运了,回到上海后,也是一直提心吊胆地生活,在家中非常乖,有任何要求也不敢主动跟父母提,因为害怕再次被父母抛弃,
内心真实的想法从来都不敢暴露,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宁愿放弃老师给的好机会也不拒绝家人的要求。
从小早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他平时跟父母都是保持一定距离的,沟通也很少,感情自然无法亲密。
刘婉玉也觉得对儿子亏欠太多,想弥补,但一直走不进小早的内心,幼时没有过亲密接触,母子间终究隔了一层,感情的天平自然也就更倾向从小亲自带大的承欢。
03 承欢更有出息,未来可能更有成就
原著中承欢从小学到大学,从未支付过学费,因为成绩实在太好了,都是学费全免,毕业后,又自己努力考上了公务员。
刘婉玉一直认为女儿品貌兼优,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她心中的骄傲。
相比资质平平的小早,刘婉玉自然对优秀的承欢期望高,只有她更有希望能帮助妈妈实现梦想,弥补内心的遗憾和不足。
尤其是承欢后来找的对象各方面都让刘婉玉满意,分手后又继承了巨额遗产,通过外在的助力变得更加强大,到了不被偏爱的小早再也追不上的高度。
有些父母就是会更偏爱那个能讨他们欢心,在外更能给他们长脸的孩子,因为看起来更有出息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未来可能更有成就。
总的来说,麦家更偏心承欢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比较复杂。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滋养长大,在日后面对困境时,能从美好的童年回忆中得到慰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