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11月22日,自从9月26日告别自己开店的时间以来,每天忙的昏天暗地。昨天竟然忘记到007群里提交每周写作文章,真的很惭愧啊。想当初刚加入之后,每天更新文章的我,哎,还是要调整一下最近的工作节奏和状态了。
还好,最近负责的店铺经营有了起色,算是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一个交代吧。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任何快速起来的热情,褪下去的速度也同意惊人。其实,还是有很多话想说,很多事想讲的。希望从这周开始,能够回到 一个比较好的写作状态。
这次,就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工作体会吧。对你可能未必“有用”,如果你凑巧读到这段文字,就随意看看吧。
淘宝的竞争度激烈一个人尽皆知的原因是“新买家增速急剧减少而卖家(尤其是线下大牌)数量持续攀升,导致很多品类急剧恶化”,尤其是2016年开始扶持头部卖家后,整个市场中店铺的贫富阶层差距更大,没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商家被清洗出局。
淘宝是一个大系统,店铺运营是个小系统,系统的运行本身是有规律和机制的,必须站在系统背后运行机制的角度理解和看待问题。
淘宝的“大层级循坏系统”
01.讨论问题抓重点看本质,我们先撇开产品和价格因素,这里先讨论事关店铺生死存亡的流量问题。2016年淘系调整提高了品牌和店铺层级的权重,倾尽全力去扶持头部商家。造成淘宝内全网系统循环出现了自我强化功能的层级固化。
主推产品免费流量高,店铺产生核心爆款,爆款促使店铺层级提到,销售额更高,产出更好的产品,流量助推好单品和店铺进入更高的层级,形成新一轮的循环……
主推款没流量,店铺无爆款,导致店铺层级低,低层级导致更少搜索流量,店铺没生意,形成新一轮的循环……(当你没有跨越循环系统的临界点,产品是不是好已经不重要)
这就是现在淘宝系统的运行机制,无论是正循环还是负循环,系统不管,只管循环。
树木与森林
天猫商家一到七层级,第七、第六层级垄断了绝大多数的优势资源(聚+抢购),优势资源助推拿到更多流量,形成新的竞争力循环。鉴别一个店铺经营好坏的标志,就是看这家店铺是否跟上了淘宝系统的正循环。如何鉴定?两新一促双11双12拥有会场或单品打标权是一个重要标志。
02.如何破局?理论很简单:逆向切断负循环系统,搭建正循环系统。说起来一句话,实际呢?实际难啊。难点在资金、资源,方法、还有运气成分了。
看行业趋势,看品类周期,找规律和突破时间节点,看自身资源和优势,做细分竞争(产品款式,功能,价格带等方面),拆解目标和进度落实计划,在一个细分市场抓重点,往细分品类老大的位置上做,占领头部资源,利用淘宝系统的头部优势,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循环,打造自己店铺核心竞争优势的护城河。
是不是感觉上面这句话很有道理,可是还是无法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把一个负循环的店铺带入正循环是核心不在于看懂趋势和打破现有结构的决心,在于如果用正确的落地方法和技巧促发临界值。
越过临界值的改变,就是正循环的开始。
写到这里,我突然伤感了。
我们的这个社会,不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行机制吗?这是一个阶层逐步固化,小人物生存愈发艰辛的社会系统。人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