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从最近写的一篇文章说起,
我写了一篇《我是如何持续做到100天早起?》,截止到今天,阅读反响还不错,且时不时还是有人在阅读,有人喜欢。但是,我总感觉心里有点不畅快,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好的消息。
一个不好的消息是:这篇文章,那天早上发到简书谈写作群时,不久,就收到一个人@我的人,说:不懂我你的胡言乱语!我顿时就不好了,直接@他一个字:滚!这个问题上,我就是这么个爱恨分明的人!(不喜欢,可以不看,可以沉默,可以批评,但不可以伤人!)
后来,简书主编出面,说:本来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要对骂!我很清楚地明白,说一个滚字是很给面子了,但基于一方面对群管理员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不给群里无辜人员制造文字垃圾,也就算了。更不用说,大清早地你要是碰到什么不好的人或东西,实在没空搭理......不过,虽然是轻微地说了一个滚字,倒是也有了几分失了分寸。
所以,为了不引起群里一些没有意义的争论,最后,自告奋勇地发了一些红包,大清早地,给大家一个好心情。
一个好的消息是:另一个群里的一个朋友,倒是给了我真诚地建议,说:要精简,我们经常用一大段话表达一个意思,不过很多大神三言两语就传达出来了。
听了这话后,我心里感觉既舒服又若有所悟。舒服的是这个话,能听出来真诚,但也指出了问题。我想:可能确实是我表达有点问题,表达的太随便了,太用自己自嗨的方式了。
所以,这篇文章发出去后,其实,一直是很忐忑的。不断地在反思,自己以这种日更方式发文,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虽然自己不是那些以万计的写作大牛,但经过四个月的半公开写作,也在不断地积累了一些关注者,一些阅读者。别人当初在按下关注那个按钮时,至少是对自己还是有所期待的,如果自己的发文越来越没有质量,那岂不是挺让人失望的事吗?这么一想,心里面顿时有点愧疚。
二、
由于写作的缘故,关注别人是如何写作的,思考别人是如何写出爆款文的,也惊叹那些日更的大牛,天天能写出那么多阅读量与点赞量的文章!
但就简书而言,我越来越没有很长耐心去读一些大牛的爆款文章了,就我关注的来说,很多爆款文就是给很标题党的样子,分享一些干货,方法论。我在心里很抵触这天天发干货,发方法论的样子,咋就有这么多的方法论呢?
我丝毫没有任何怀疑别人真才实学的意思,只是想着自己好像不太喜欢自己“很专家”的样子,也许,我就是想表达表达一下我的心情而已。因为我越来越相信那一句话:
要想让别人听你说话,首先你得成为有资格说那话的人。
三、
结合自己现在在持续进行的晨跑,看看别人的跑量与配速,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点过于拼了,这样又是否好?
持续跑了1个多月,基本能保证日均5公里的跑量,说肌肉不酸痛,那肯定是假的。
于是,今天特意在网上看了一些有关如何跑步的知识,其实发现,居然有很多相同的问题,会有很多泾渭分明、截然相反的论点,且论据详细,论证也说得过去,论点好像也挺科学(但具体科不科学,谁知道呢?)
看到最后,我脑子还是一片蒙蔽的样,脑袋空空如也,好像什么也没记住......
最后,干脆心里面只有一个声音:
自己感觉舒服就好!不为别人争成绩,不因浮名而让自己过度透支。比自己好就行,让自己能为一个让自己感觉越来越好的人就行。
四、
不想让自己为了浮名,而做一些自己暂时还不喜欢的事;
不想为了引起更多关注,而使用一些套路;
不想因为确实是自己浅尝辄止,而碌碌无为;
所以,今天又给自己买了一些书,一些如何学习,如何写作,如何创作的书;
要想有更好,更有质量的输出,那就必须让自己有更多,更好,更有质量的输入啊!
写东西这件事,说通俗点,就跟吃饭拉shi 一样,吃得多,自然就拉得多,吃得有讲究,肠胃才会舒服(这段话只能从量上来比喻,写作当然是一种更有营养的吸收!)。
写东西这件事,说本质点,就是脑子里的思想问题,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打磨更贴近事物的真相,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东西这件事,才真正有意义。
五、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一篇随笔吧。办公室里花点时间,让思考像水一样流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写出什么文体呢?
为什么每一次文章都要写出一些好有道理的样子呢?
为什么每一次写作就不能让别人窥探到自己的心情呢?
写作,本来就是很自己的事,一个很真实的自我表达,真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有因为不能忍受你这样的矫情,而离你而去,那你也不必为此悲伤啊!因为失去的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也许当你失去的时候,你会得到一些更真诚,更想要的人与力量。
六、
忽然,想到一句歌词:我不是黄蓉!
是啊,我只是我自己。
不聪明,不灵泛,也没有优越的先天条件;
我也不是郭靖!
是啊,我只是我自己。
没有那么执着,没有那么霸得蛮,也没有那么得天独厚。
也许,忽然想到了杨过。
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却仍然孤独前行。
只为了心中的小龙女,却修炼数几十载,终明了黯然销魂,陪伴的只有那白发与神雕。
当然,我不是杨过。
是啊,我只是我自己。
七、
TED著名演讲人安德鲁.所罗门说:
我们并不追寻锻造我们身份的痛苦体验,但在经历了痛苦之后我们会追寻身份。
我们无法忍受毫无意义的痛苦,但如果我们相信承受巨大的痛苦是有意义的,我们就能忍受。
相对于安逸舒适对我们的影响,艰苦奋斗对我们的影响要更加深刻。如果没有欢愉,我们仍然能成为我们自己;但如果没有那些迫使我们去追寻意义的磨难,我们就不可能成为我们自己。
碎碎念:
001 做自己;
002 沉下去多学习;
003 按自己的节奏来;
004 不仅要输出,更要输入;
005 真诚地表达;
006 不要成为别人,你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