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陆九渊说过:我在无事时无知无能,而一旦有事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孟子的良知良能讲:如果事情没有发生,它和我无关,我是无知无能的;如果事情发生了,我心如明镜,照得它了了分明,我自然知道怎么去做。良知就是生而知之,良能就是不学而能,靠常识。
3.德鲁克讲: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加抓住两个最重要的点:a.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b.随时回到原点思考。德鲁克说:所有颠覆式创新都是30%以上的成本降低。
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企业家的定义:第一、企业家是创新的;第二,企业家追求的并不是钱,而是把一件事干成的承诺;第三、企业家的情怀是创造一个理想国,就是企业家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学习篇
7.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王阳明讲:“学习不可有胜心”。
善为天下公,所以要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与人为善”不是说对人好,而是看到人家好的东西向别人学习,跟别人学的一模一样,从而舍己从人。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改一改,加入自己的理解。总喜欢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往往的结果是断溪僻径。
学习要一字都不许动,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知行合一,反复的生搬硬套,最后套出自己的功力。套了多少,你才能知道多少,这才是学习学。
21、王阳明讲:知行合一。都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只有去做了才真的知道,而且你做了多少,你才知道多少。(比一念一世界更确切的是一行一世界。因此你想知道一个事,只有去做,做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
知行合一,就需要在事上练。学习不仅是知道,还要笃行,没有笃行,一切等于0。
22、整理过去比开创未来更重要。如果只看到开创未来,结果就是过去该学的没有学,过去犯的错误还要重复犯。子曰:温故而知新。曾子曰:三省吾身。每一次整理,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新的学习。一定要把过去整理好,用压倒性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最后你干活不就越干越轻松吗?
王道篇
8.王道与霸道的区别。霸道是“地方千里,带甲10万”。王道就是悦近来远,天下归心。孔孟王道就是学习儒家思想。
服务好现有的客户,服务好今天的每一件小事,凡事彻底,就是王天下。
9.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定是先爱自己的家人,然后爱同事,爱客户,然后再去爱其他人。如果自己的家人都不顾,还去满世界做慈善,那是在表演。
10.天下至诚。《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因为至诚,无欲则刚。因此不考虑丢不丢客户,不考虑谁高兴不高兴,只考虑怎么把这个事情干好,这样才能把自己充分的发挥出来。
11.《中庸》讲:衣锦尚絅,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我穿着锦衣,外面还罩着一件麻衣,这样降低别人对我的期望,从而越走越高。而小人呢,则用意表现,但最后总会撑不住。
12、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原理就是模仿律,模仿三定律:第一、下位的人模仿上位的人,比如孩子模仿父母、徒弟模仿师傅。第二、模仿一旦开始,就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三、先模仿国内的,再模仿国外的。修身就是管理自己,管理好自己就可以齐家,齐家就可以治国,治国就可以平天下。
立志篇
13、学习的第一目的是立志,一条道走到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止定静安虑得。《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有所得。止于至善就是志有定向,就是不摇摆,不两边瞎跑。
14、孔子说:三十而立。“而立”不是说自立,不啃老,而是志向立住,“不外慕”,就是不羡慕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尽心篇
15、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成就人。做事不能说尽力了,尽力就是等于放弃,一定是要尽心才行;所以公司的产品就是对外给客户创造价值,对内给员工创造价值。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点军校讲领导力,说心里始终装着对方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16、凡事彻底,懂得扩充放大的原理。扩充放大就是从小事做起。致良知就是从最小的地方抓住它,把它放大。
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抓住别人的好,越放越大,你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而抓住别人的坏,越放越大,你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差。
王阳明抓贼的故事:
有一次王阳明抓到一个强盗,就跟那个人说,你要注意你的良知。
强盗哈哈大笑:“你跟我讲良知,你是不是疯了?”
王阳明说:“今天天气很热,要不把衣服脱了吧?”
强盗说:“脱就脱!”他就把上衣脱了。
王阳明说:“你把裤子也脱了吧!”
强盗说:“那不太好吧!”
王阳明说:“你不是没有良知吗?这就是你的良知。”
从“裤子不能脱”就知道衣服不能脱;衣服不能脱,别人的东西就不能拿。这就是扩充放大。
人欲篇
17、以道侍君,不可则止。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诚心的对待客户,做不到就算了,绝不勉强。
18、存天理,灭人欲。不是说性生活都不要了。吃饭是天理,吃多,吃胖,吃出三高就是人欲;当然不吃饭减肥也是人欲。把事情做好就是天理,想要留住客户就是人欲,不要因为人欲而牺牲了天理。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一分人欲,便得一份天理。何等轻快潇洒。
华与华篇
19、华与华的经营使命:让企业少走弯路。核心价值观: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理念:真人真心真本事。
20、华与华方法论:
勿忘勿助,集义而生;不要忘了练习标准,更不能拔苗助长,想加速,想弯道超车,想大干快上,切记一切靠积累。
凡事彻底,一以贯之;
日日不断,滴水穿石。
23、三现主义,即现场、现物和现实,解决问题要走到现场、点检现物,观察现实。
24、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为学。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我们不应该欣赏我们能理解的东西。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意高大上呢?这是一种自卑心态,担心别人说自己“矮穷矬”。我们往往在乎别人会怎么看,其实谁在乎你,客户只关心你能为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已。人们有一种担心,就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没文化,没品位。其实担心就是没文化的表现。谁能建立“商业文化自信”,谁就能走上商业成功的道路,否则,你怎么走都是扭捏作态。
孙子兵法——不败之法,不战之法
25、《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打不赢不打;打得赢,打不起,不打;打得赢,也打得起,但是要看看可不可以不战就解决问题。
26、什么是不败之法呢?就是不要追求胜利,要追求不败。不要以胜利为目标,要以不败为目标。因为追求胜利时,下面没有底线,而追求不败是有底线的,然后上不封顶。——“天道忌巧,去伪守拙”
第一、我是一个等得起的人;
第二、我是一个没有贪心和侥幸,没有一厢情愿的人;
27、《孙子兵法》不是让我们更强大,而是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我们能控制的事情很少,这个世界不归我没控制,我们只能控制我们自己,事实上能够控制自己的人也是很少的。学习《孙子兵法》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它能堵塞我们所有人生错误的源头,你就不会犯错。——“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果你一辈子不犯错,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会怎么样呢?最快的进步就是不退步,你的成就会超过所有人。
28、问题不一定需要被解决,还可以选择等待。很多人看到问题就着急去解决,他不知道的是很多问题发生的时候,已经没法解决了。
29、兵法原则:在关键动作上进行压倒性的投入。
管理篇
30、为什么我们常常跑偏?一是因为忘记了最终目的;二是忘了出发的初心本谋,老是在中间飘。
31、格物致知,就是建立标准状态,才能发现异常,才能保障安全。(波警长就是因为没有建立标准,才处于混乱和恐慌的状态)
32、管理主要是管理自己,把自己管理住了,整个团队都管住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切都在自己身上求,一切都先要求自己。
33、什么是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是追求极致完美,一点差错都不出,无过不及、恰到好处。中庸就是数学中的极限值,你可以无限趋近,但是永远不可能达到。
34、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都是难得可贵;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都需要不断进取。
时间管理篇
35、专注就能放大。我们平时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太专注于自己的私心。抓住善端,扩充放大,然后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最后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6、一切都是时间的成果,每一个人都要去经营“人生总时间”。集义而生,把时间全都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37、时间管理的三原则:日日不断,大块使用,只给自己用。
一、日日不断,做一件事必须日日不断,日积月累的去做。
二、大块使用,少举事,只做最重要的事,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三、只给自己用,铁石心肠的拒绝别人,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跟我的主战场没有关系,就不做。
39、至诚无息,原则就是没有例外,对谁都是一样的。
40.一定要说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事,才有具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