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清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
故事就这样没有结局般的结局了,看得我都迷迷糊糊不知所以然。其实我是读不懂渡边君的阴郁情绪的,找不到词来形容这个人是如何地神游于自我世界之中,现实生活中真有如此混沌的人吗?
直子的死致使渡边君痛苦到出走流浪,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发泄,又似乎在寻找,可村上君并没有交代他在找寻些什么?或者故事本身就萦绕着,只是我未曾领会到,然亦未可知。
《1984》:读完这本书的两天后,对于1984这本书到底写了些什么好像也忘得差不多了。
记得开篇时就有些晦涩难懂,发声阅读的方式才使自己慢慢地进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乔治·奥威尔创建了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与所处现实生活相比较而言全部都是反的,是的,反社会。确实有过几次想要弃读,可腰封上的推荐反而激起自个的犟脾气,好呀!我倒一定要看看你这本书到底是有多无厘头?
《一个人的朝圣》:最近读到的最为温情细腻感人的一部作品。
七十岁的哈罗德靠着信念步行87天穿越了整个英格兰,他的初衷没有改变,可是为了什么呢?又能改变什么?出发了又怎样?乔伊斯在大段大段的叙述中能找到答案。但是这终究只是自己的一次情感体验。
自己竟也是感性的,哈罗德说要放弃的时候我想替他大哭一场。莫琳说,“奎妮在等你”。傻瓜一样的刚擦干了眼泪视线又一次的模糊。
只要一直走在路上就可以重新出发。
《尤尔小屋的猫》:莉莉的治愈系小说,一个很是具有吸引力的故事,一个白天的时间里就看完了,有史以来读得最快的一部长篇小说。
腰封上推荐这是一个关于古老的猫精灵的故事,只有渴望爱与温暖的人,才会遇到它。
读完后给我的感觉是:与其说是讲一只猫的故事,还不如说是女主人翁杰西敏在恩斯尤尔小屋租住的故事。恩斯尤尔小屋:灰与绿的交融之地,依偎在山谷的最深处,似婴儿依偎在母亲的肘弯处。这让我想起住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搭建的茅草屋,与俗世红尘隔绝,自由存在,让人心之神往。
一切看似逝去的,都不曾离开。
《爱你就想爱生命》 :承认手上有一本好书在读的日子会像是在过节。可是王小波这本狗粮书最终还是让我弃读了。
每天一封都是送给李银河的情书,花式虐狗的为爱表白,这狗粮我实在是吃不下。完全纯属自找的,嗤之以鼻,今天刚好是七夕!不过,这倒是一本装帧设计漂亮的书。等往后哪天自己也陷入恋爱中的时候可能再来翻一翻会是另一种心情也未可知。
想起张爱玲有一篇散文——(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要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今早空闲下来才有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的机会让我给暑假里写下的读书笔记再来点后叙。然后假装暑假没有过完,假装自己悠哉乐哉!
距离暑假早已过去了的事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连日来的琐碎让人觉得自己好像回忆不起到底做过什么?甚至每日清早起来脑子短路到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总以为接下来的青天白日里依旧可以一睁眼就是一整天。
再给两个月的时间,兴许能玩出花样来。简直就是个笑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