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的大名,是早已耳闻的。
高中有段时期,一度痴迷于她们的故事,不惜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与她们有关的文字,搜寻与她们有关的传闻,甚至于把有关她们的文章整篇整篇地抄下来,课本里节选的《哀江南》,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熟于心。
一直到大学,每每怏怏不乐时,总爱和室友高声背诵,“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背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时,一股浩然之气在胸中骤然激荡,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这种痴迷,大概近于一种欣赏,一种向往,或者说惋惜。那个时代,有才的女子本就不多,有才有貌的更少,有才有貌还有格调气节的基本可算是珍稀动物。这几位,不仅有才有貌有气节,身世竟然还如此凄惨,命运又如此坎坷,真叫人唏嘘不已。而她们的爱情故事,则又为她们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魅力。
媚香楼的位置并不隐蔽,它身处金陵城最繁华热闹的中心夫子庙秦淮河畔的钞库街,迎来送往,从古至今如是。这一段路,我却觉得自己走了好多年。
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夫子庙、秦淮河、江南贡院这样的热门景点来说,它的名气并不算大,又或者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即使是在国庆节这样的日子,游人也只是寥寥。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正好合适,可以静静地欣赏、回忆、神思畅游。
它是一个三进两层的小院落,与其他园子相比,算不得宽敞,但布置精巧,处处可见主人高雅的情致。跨入正门,“媚香楼”三个字幽幽浮现眼前,据说这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所书。三个字看似极俗极艳,细察才知大有来历,语出自《左传》:“兰有国香,人服媚之”。服媚,是佩戴的意思。顿时有种步入芝兰之室的感觉。廊外大柱书对联一副:小字噪秦淮万种风情柔似水,丹青昭史册一痕血泪艳如华。是香君一生的写照。据传李香君就是在此结识了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度过一段甜蜜时光;也是在此,以头触柱、血溅香扇,发出“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的绝响,展现一代风尘女子更胜须眉浊物的崇高气节。
窗下植翠竹数竿,刚下过一场雨,细长的竹叶经过雨水的洗礼越发透亮,灯光照耀,枝影扶墙,微风拂动,婆娑有致。怪道东坡先生要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年若得一庭院,别的倒还罢了,一定要在窗下种上几竿竹子,什么都不做,光看着竹影就可消磨一天的光阴,岂不快哉!竹影下便是香君像,用汉白玉雕成,香君手执纨扇,侧身而坐,明眸似水,神情温婉,绝代风华依然可辨。
进门是一个展厅,陈列着与八艳有关的字、画、史料及闺中使用之物。最吸引我们目光的要数厅中那架屏风和古琴,颜色并不鲜艳,甚至有些斑驳,却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仿佛眼前端坐一位风流灵巧的女子,纤手调素琴,旁若无人地奏出幽幽名曲。转过后院,进入内室才知,香君精通音律,尤擅琵琶、古琴,除卧室外,还有专门的琴室、书房。名士雅集,兴致高时,香君便会抚琴弹奏一曲。而今佳人远逝,芳魂难寻,唯有旧物聊可寄托哀思,然则古琴弦已断,真真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楼外窄窄的长椅,是我们停留时间最久之处。临河而坐,两岸灯笼高高挂起,河水被火红的烈焰照得泛出银光,耳边传来缠绵的水磨腔,和着画舫荡起的水声,仿佛回到了金粉六朝,回到了明末,那些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年代,一时又像是回到了民国,俞平伯与朱自清坐着小船,慢悠悠地从眼前荡过去了。
秦淮河的水,带走了多少繁华苍凉的故事。
清风徐来,带来几分秋夜的凉意。纵然期望此刻永留,也不得不起身与之道别。正如时光中那些美丽的物事,终究是挽留不住的。
欲知征文详情,请点击建筑圈 X 城市专题征文
图片均为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