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25 级计会计2 班是中职新组建班级,共 47名学生。开学第三周,经民主选举产生首届班委,其中 17 岁的女生张琪担任纪律委员,18 岁的男生李阳任副班长,男生王浩则同时兼任系部学生会纪检部成员。中职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构建关键期,对 “身份标签” 较为敏感,且新班委团队缺乏协作经验,班级纪律规则尚未完全扎根。
二、事件经过
开学第五周周一,张琪在课后找到我,眼眶泛红地反馈:“老师,上课总有人说话,我提醒他们,可他们根本不听。” 经询问,频繁违反纪律的正是李阳和王浩。张琪回忆,她提醒李阳时,对方直言:“我是副班长,比你官大,你管不到我,实在不行让班长来压你。” 而提醒王浩时,其则以 “我是系部学生会的,负责管全系纪律,你一个班级纪律委员管不着我” 为由拒绝配合。笔者当即安抚张琪:“你做得没错,问题不在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老师会处理好这件事。”
三、处理过程
(一)单独沟通:拆解认知误区,唤醒责任意识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自尊心特点,笔者决定先进行一对一私下沟通,避免直接公开批评引发抵触。
与副班长李阳沟通:笔者先肯定其工作成果:“李阳,上周你组织的班级卫生大扫除,不仅分工明确还带头干重活,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老师很认可你的责任心。” 待其情绪放松后,笔者话锋一转:“但上课说话被提醒时,你说‘职位比纪律委员大’,这其实搞错了逻辑。班委的‘职位’本质是‘责任’,不是‘特权’。纪律委员管纪律、你协助管理班级,都是为了让大家能安心上课,没有上下级之分。就像老师是班主任,也得遵守学校的教学纪律,规则对所有人都平等。而且你作为副班长,更该是纪律的带头人,要是你都搞特殊,其他同学怎么信服?下次上课先克制一下,配合张琪的工作,这才是副班长该有的样子。” 李阳听完后低头道歉:“老师,我没想那么多,以后不会了。”
与学生会成员王浩沟通:笔者先聚焦其学生会工作价值:“王浩,系部老师选你进纪检部,说明认可你的能力,上次你帮其他班级纠正仪容仪表问题,做得很到位。” 随后点出认知偏差:“但在咱们班课堂上,你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学生会成员’是附加身份。系部要求学生会成员带头守纪律,班级纪律正是纪律的基础。你在系部管别人,自己却违反班级纪律,其他班级同学会服你吗?‘正人先正己’,守住班级纪律,你的学生会工作才更有说服力。” 王浩沉思后回应:“老师,我确实没摆正位置,以后上课一定注意。”
(二)同步班长:统一协作立场,杜绝层级压制
针对李阳 “让班长压纪律委员” 的言论,笔者立刻找到班长赵宇同步情况:“副班长上课说话被提醒时,让你压制张琪,这是错误的认知。班委之间是协作关系,不是上下级。纪律委员管纪律是她的职责,你和李阳要做的是支持她,而非护着违规者。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明确说‘上课说话不对,得听纪律委员的’,咱们班委得站在维护规则的同一战线。” 赵宇当即表示会和李阳沟通,统一立场。
(三)公开定调:强化规则权威,给予委员支撑
为避免点名批评伤害学生自尊,同时让全班明确规则,笔者利用周二课前 5 分钟召开短班会。首先带头鼓掌:“先夸夸张琪,这两周她主动提醒上课纪律,咱们班的课堂安静度明显提升,大家为她的负责鼓掌!” 待掌声落下,笔者明确原则:“在这里强调一点,班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班委还是学生会成员,在咱们班课堂上都是学生,都得遵守纪律。职位是用来带头守规则的,不是搞特殊的。希望大家以后配合纪律委员的工作,这是对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学习的负责。” 话音刚落,班级再次响起掌声,张琪的眼神明显明亮起来。
(四)后续跟进:巩固处理效果,完善协作机制
当日课后,笔者找到张琪反馈:“我和李阳、王浩都谈过了,他们已经意识到错误,以后肯定会配合你。你大胆开展工作,有问题随时找我。” 张琪露出笑容:“谢谢老师,我更有信心了。”
接下来三天,笔者上课重点观察李阳和王浩的状态,发现其偶有说话倾向时,以眼神示意,二人便立刻停止。课后笔者轻拍二人肩膀:“今天比昨天进步了,继续保持。”
一周后召开班委复盘会,张琪汇报:“这一周李阳和王浩都没再上课说话,其他同学也更配合了。” 笔者顺势总结:“这就是班委协作的力量,咱们以后继续站在同一战线,班级纪律会越来越好。”
四、案例结果
经过系列处理,班级课堂纪律明显改善,李阳和王浩不仅主动遵守纪律,还在其他同学出现小动静时主动提醒。张琪的工作信心大幅提升,纪律管理愈发得心应手。班委团队形成了 “协作护规则” 的共识,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在后续的月度班级评比中,该班因 “纪律优良” 获得系部表彰。
五、案例反思
中职学生的 “身份敏感” 需精准回应:李阳的 “职位特权论” 与王浩的 “身份特殊论”,本质是对自身角色认知的偏差。处理时需先肯定其价值,再拆解逻辑误区,避免简单批评引发对抗,体现 “先共情再引导” 的教育智慧。
规则权威需 “私下纠偏 + 公开定调” 结合:私下沟通保护学生自尊,为其改正留足空间;公开定调则明确班级原则,为纪律委员撑腰,让全班感知规则公平,二者缺一不可。
班委协作是纪律管理的关键:副班长的 “压制言论” 暴露了新班委的协作漏洞,及时同步班长、召开复盘会,能快速统一立场,构建 “全员护规则” 的管理生态,为班级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后续跟进是效果巩固的保障:中职学生的行为改变可能存在反复,通过及时反馈、正向激励、机制完善,能将短期改变转化为长期习惯,让规则真正扎根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