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正式运作自媒体已一月有余,时间不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午言做了大量的尝试,包括不同类型的文章发布、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平台的发布分析、各平台的审核机制和相互之间的同步等等。自我感觉有希望,同时又感觉多少有些渺茫。所以今天特想和同样做自媒体的同伴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可能观点不尽正确,仅代表个人,所以还请各位行业高手见误勿喷,纯属交流。
做的第一个媒体便是微信公众平台,说实在的,没有认真去运作,基本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空了写点,甚至有时候拼凑点,反正也没有用户,属于自我奠基。拼凑、转载的目的,只是用于等有用户关注后翻看历史记录时,显得多少有些积淀。
看过很多媒体自述,其实有很多如今的大号,曾经都是走过这种路的。要说初期就靠一篇一篇原创积累的号,而且是草根号的,估计不多。因为很多号基本都是创始人以业余的方式操作,且不说时间有限,即便有时间,一天一篇那得积累到什么时候。要知道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难熬!每个做自媒体的人都知道,做媒体不容易,做原创更不容易,走了原创这条道路就注定是走了一条孤独的道路!
正式运作自媒体源自今日头条,可以说今日头条的出现使自媒体人看到了行业的春天。今日头条完全打破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体模式。以新闻阅读APP方式,占据了人们手机阅读客户端,可以说今日头条的出现,足以在微信内部掀起一波大浪。微信在阅读领域感到了严重的挑战危机。
以我短暂的运作经验分析,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在领域内有所作为,主要是源于他比微信更迅速、更便捷的变现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个新手,分别在微信和今日头条两个平台同步从零开始运作,其在今日头条上的成长要明显快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成长。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流量。现如今流量就是财富,有了流量就不愁变现,这是当下铁的事实。
当然一定会有很多朋友问为什么。这就要说到两个平台的不同的运作机制。微信要靠作者自己去争取流量,所谓的写好文章、写原创文章,依托朋友圈的巨大裂变效应去传播吸粉。话说的一点不错,可是好文章就那么容易写吗?粉丝真就那么容易吸到?非也,很多作者都被这种突如其来的互联网思维给闷住了,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因为互联网思维说的真的是太好、太激动人心了。
可是写了好久的自媒体人,最终发现,一篇篇文章石沉大海。现如今的微信大号基本都是微信刚一面世的那几年做起来的,那时候的激励鼓励的语言还都是行之有效的。而到目前来说,微信所谓的红利期基本已过。原先写个文章,甚至拼凑个文章都能吸到粉,而现在,各种行业、各种领域的微信公众号不下几百万个,别说吸粉,就是能有可观的阅读量都算不错了。
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人手一个微信账号,海量的微信用户为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超级市场。以至于让微信公众平台一度疯狂开号,各种订阅号、服务号不计其数。最终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出来了。人们对微信阅读,仿佛产生了疲惫感。人们对微信漫天飞舞的垃圾信息感到厌烦。很多自媒体人的感觉就是,读者就算读完你的文章也不会关注你的账号,因为关注的账号已经够多了。为什么微信要把公众号在微信里折叠处理,其实也是不言而喻,如果把所有公众号都放出来的话,估计你以后想在微信里找个朋友都费劲,每次都得用搜索。
微信的红利期已过,假如你说努力还是有希望的,我只能说没错,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只是这一路要付出多少,估计谁也不好说。关键是这样成倍的超乎想象的付出,是否值得,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也不必灰心,阅读领域的黑马今日头条来救驾了。也给了微信一个下马威,平台智能推荐模式让自媒体人又看到了春天。刚才我们说道微信与今日头条的运作机制不同,其实核心就在于此,微信需要你自带流量,而今日头条为你推荐流量。当然这里一些名人政客不包括在内,本身名人就有粉丝流量,所以我们目前探讨的暂不包含名人这种特例。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的文章能被名人转发,那效果也是不错的。比如前一段时间午言在今日头条的的媒体账号微品阅,就曾有一篇文章被一位歌手转发过,还以为是有人冒名账号,点开一看竟然是带黄色大V的,实名认证那就没错了。当天就有超过四百人关注,后续也陆续再有人关注,直到今天阅读量还在涨。不过至今不断的阅读量是否还跟名人效应有关,我也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