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伯乐本期继续对《露天电影》进行分析。因为需要分析的内容点实在比较多,所以鸟伯乐在这部分没有以小说元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个人印象深刻,感到有收获的部分进行记录。
第一、扎下的界碑。
界碑在这个地方是一种意象的象征,与哈利波特进入魔法世界的火车月台类似。这个界碑正是秦山原在进入扎下的时空的标志。
第二、从海陵到扎下
他要去的地方是海陵,加上这句有什么好处呢?鸟伯乐点出后,我也开始思考。
我想,好处有三点:
首先是仿佛在揭示冥冥中的因果注定,凸显了偶然性与必然性;其次,也会让人好奇,在扎下的这个小村里,秦山原都曾经有过诸多韵事,在海陵那个挺大的镇,岂不是欠下更多的风流债?其三、海陵和扎下两个名字仿佛有点对比性,一个有水的轻浮,一个有入土的沉重,秦山原轻浮了这么久,也该沉重了。
写到这里,忍不住反思是不是自己也像鸟伯乐说的那种,过度解读了。
第三、扳着指头算⼗五年。
作者没有用第三者视角叙述时间过去了15年,一方面是秦山原在地上描摹,对比字体的不像,会让人好奇他本人与这两个字,也就是与扎下的关系,另一方面,需要扳着指头算,说明扎下确实在他的记忆中被遗忘,同时,“熬白头”的写法非常生动,要知道这15年,真正在熬的另有其人。
第四、掏出烟,打火机找不到,翻口袋的描写
一连串的动作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同时着这个不顺利的开头就像撒尿困难一样,让人得到不顺畅的暗示。
第五、花雨伞
乡村广袤的土地上,一把由男人手持的花雨伞带着一丝违和,一点骚气和不符合多数人刻板印象的特质,画面感出来了,秦山原的特点出来了,也许还有“花花公子”的一种隐喻。
第六、男孩的描写
赤脚、打伞、裤子斜吊、肚子圆鼓鼓、大脚趾在泥地里钻来钻去、不驯服的回答,转身就跑,都让情境生动起来,也引出了“露天电影”。
有违惯例的对话,会吸引读者,加深读者的印象。
第七、“狗日的”
这个瞬间回到秦山原脑海中的词,是他当年的习惯用语,是文人的秦山原进入扎下后转变。他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粗野的形象,也是从一个文人向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切换。
第八、用对话揭示身份
秦山原的过去和现在的身份,是通过扎下乡亲,也就是三里的父亲、三里等人的对话彻底揭示的,这样的写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在现在的视角下来写,不必切换回过去,二是通过语言让故事的进行有画面感。
个人感觉这种写法很高级,节奏快,不拖沓,但要慎重安排人物角色和对话的口语话。
以上八点,是第五节课的笔记,明天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