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样读书就够了。

你在现实中是不是会碰到这样的困惑:
当拿到一本书的时候,看完后好像记住了又好像没记住,等在实际问题中碰到了才发现这个概念好像在哪里见过?想老想去还是没想起来,现实的困惑就是这样。

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记住了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人的记忆能力最多能记住3-7条,当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时候,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有的时候不光要转化,还要能写出来。

当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利用5分钟的时间搞清楚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拿到书后我们从以下几个入手:

  • 先看下封面
  • 再看目录
  • 标题,图标,结构
  • 作者的意图

接下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索,主动阅读,积极思考

  • 这本书到底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这是整本书的核心思想
  • 对于生活中你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
  • 书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 书中从那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就用荧光笔去寻找这两类关键词:浮现出来的和自身拥有但是没察觉出来的

在读书的时候可以用指读法,在碰到需要摘抄的案例句子可以摘抄,可以把观点写在开头的空白页,把可以马上去行动的可以放在结尾空白处,做到知行合一。

在读书的时候有以下几种输出方法:

  • 思维导图
  • 视觉化笔记
  • 书评
  • 读书笔记
  • RIA便签

RIA便签法阅读,

  • R阅读图书片段
  • I拆书家引导促进
  • A学习者拆为已用

上述几个输出方法,个人相互比较了下还是读书笔记更利于你掌握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因为你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就是在倒逼你自己的思考方式,其次是RIA便签法,思维导图其实是给自己看的,因为思维导图是你梳理整本书的一个框架,而在别人看来就几个关键字根本不知道啥?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写读书笔记。
看书的目的,个人觉得就两个:解决实际问题和娱乐
而这里主要讲读书笔记的六个套路:

  • 用一句话引出主题,降低阅读者的门槛
  • 给读者一个熟悉的场景
  • 给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答案,获得读者的认同,常识性的答案
  • 否定常识性的答案,吊读者的胃口
  • 把答案概括论述为几点
  • 把自己的生活案例与原文观点结合起来,以后我改如何运用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