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是什么?神话故事里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残缺的人,他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另一半,不断地试图在茫茫人海中重新找寻到彼此,然后相守共度余生“。社会学上说“劳动产生最初的性禁忌,在从事繁重而艰巨的劳动前,禁止参加劳动的男性与女性接触。这种性禁忌后来演变成婚姻和家庭道德”。也有的人说是”习惯“。而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完美的答案,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学会了去接纳一些自己以前所抗拒的东西。
按照我以前的想法,扯一张结婚证,找一个安静而又美丽的小城。城门下,两个人手牵着手走在遍布斑驳的青石板路上,夕阳的余晖,将我们的背影拉得好长,好长。。。可是这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场景并不适合我如今的夫人。为了能继续吃她的山西汤面,我决定给她一个婚礼。
由于没吃过猪肉,也很少看猪走。所以我找了姐姐帮忙,因为她吃过猪肉。经过她和婚庆公司简单的沟通后,了解到一个标准的东北式婚礼大概分为这几块。1,婚车 2,主持 3,摄像、录像 4,饭店 5,礼服 6,化妆 7,接媳妇 8,做福 9,典礼。流程如下图所示:
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 首先,照相、录像和车队来到新郎家,拍摄新郎穿衣服的镜头。同时,化妆师去新娘家给新娘化妆。之后新郎随着车队去新娘家接新娘。然后新娘和新郎去新郎家做福(一系列无厘头的习俗)。最后去酒店举行典礼。然后两个人就可以合法的睡在一起了。知道了这个标准化的流程之后,剩下的就是执行层面的事情了。经过几家婚庆公司的对比,最后选中了一家,并预定了照相、录像,主持人,以及车队。照相、录像、主持人各500元。车队为六台红色阿特慈和一辆白色宝马三系,共1920元。礼服和化妆师一共1000元。所有的项目都有专业的机构来提供,并分了不同的等级,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不同的人群,简单说就是让人们在虚荣心和承受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定好这些,下面就是预定酒店、和机票。为了让娘家人感受到我家的热情以及重视,我把标准定在了三星以上,可是姐姐说那些酒店的周围缺少必要的生活设施,并且离她居住的地方太远,不利于她行动。经过和姐姐一番的周旋,最后选择了她家附近的一个短租公寓,看图片的时候觉得装修不错,可是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了一个道理“有图不一定有真相”。然后是预定机票,娘家人最终确定下来的有四个人,两个姐姐和两个姐夫。机票和酒店花了大概5000左右。由于这些年活的一直比较内敛,只通知了十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现在通知谁结婚,潜台词就是“喂,我要结婚了,准备好份子钱”。而婚礼的一半意义也是借此机会把以前零存的钱整取回来。特别是在一些的农村地区,以前听过一则新闻,某些地区,母猪生小猪,都要宴请乡亲父老,借此机会赚上一笔。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新娘和新郎。28号晚上,新娘、新郎、以及伴娘和新娘的家人抵达长春。长春以他漫天的尘土和闷热的天气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按照计划,先到酒店办理入住,然后晚上一起吃饭。推开酒店房门,环视了一周之后,我就转向了夫人,因为我想看看她脸上失落的表情。可是夫人表现的很平静还面带微笑,道行果然不浅。之后大家稍作休息,就去了姐姐安排的饭店,品尝地道的东北菜,走了大概五分钟,街边一个不大的餐馆映入眼前。进去之后找了一个包间,拥挤、吵闹、乱哄哄,我又看了一眼夫人,既然还是平静略带微笑,我感觉到了一阵寒意!点了一些地道的东北菜,娘家人好奇的吃着,我好奇的看着,姐姐好奇的听着。因为自带加密功能的山西方言,对于东北人来说,就犹如一门外语,完全不知所云。吃完之后,我负责送娘家人回家,我试探性的问夫人:“酒店的环境好像不太好,饭店也差那么一点点。” 夫人说:“还好,姐姐很用心了,明天再给你一次机会。” 此时此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夫人的标准和姐姐的标准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判断标准的不一,可能姐姐觉得这种安排已经非常好了,可是夫人和我总觉得欠那么一点。
29号的工作主要是试礼服,女人要三套衣服,分别对应不同的三种场合,迎亲时一种、典礼时一种、敬酒时一种。男人一套西装即可。一直以来有个疑问,这么繁琐的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又是为什么流行的。老人们的解释是,一直以来大家都这么做的,至于为什么似乎都不重要了。这种习惯的力量让人忘记了去探求原因,但如果凡是都要寻求个原因,貌似生活中也缺少了一些快乐。当天晚上一件事让我特别感动,父亲和姑姑为了表示我方的重视,亲自从家里跑来。50多公里,开了一个小时的车,还是晚上。饭桌上两方对坐,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日本战败,签署投降书的那张照片。但是状况比我预想的略微平和,并且充满了尴尬。因为是第一次见面,并没有话题可聊,我只有找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来缓和这尴尬的气氛。慢慢的娘家人一方开始用自己的加密语言 聊着一些欢乐的事情。父亲 嘴笨,只能用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姑姑算是 见过世面的人,期间提了一杯酒,说了一些场面上的话。我观察了一下娘家人的反应,貌似没有听懂 我姑姑在说什么,只是礼貌的点了点头。一方想表达自己的重视和热情,另一方想表达自己很理解,感受到了,很感谢。可是东北除了酒,就剩唠嗑了。不过在此时,这两招都失效了。
当天晚上 彻夜未眠。早上 照相、录像、以及车队的人按照约定时间--4点半 ,准时来到了我姐家。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要从我穿衣服开始。录像大哥以他专业的角度告诉我,发型不行,重新洗头,然后他帮我吹头发。看着他环岛似的发型,我很好奇这技术是怎么练出来的。之后的每个环节,都是摄像大哥在指导,一场婚礼的真正导演其实是摄像大哥,他在掌控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的活动,甚至表情。接下来是跟随车队去酒店抢新娘,之所以说抢,因为新娘的家人要把门堵住,要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才能给开门,然后还要把鞋藏起来,找到了才可以把媳妇抱走。为此我专门找了两个卧底,可是后来卧底自己反水了。对这些讲不清的逻辑的礼节,如果客观的去思考,一定会陷入困局,如果真心的去投入,反而会觉得挺有意思的。其实这也适用于其它事情,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一些人,玩的很开心,而你很迷惑,只能说明你没有投入到他们当中。
回家的路上,一路畅通,并且风和日丽。到了村口,基本全村都聚集在了我家的门口,这可能算是我们村一个大的新闻了。鞭炮过后,门打开。我姑迎了上来,一袋子高粱放在了脚下。之后递给了我和夫人没人一双袜子,我接过来一看,跟媳妇说:“这双袜子里有钱,收好!” 之后又递过来一把缠了红布的斧头。下了车,媳妇抱着斧头,我把红盖头给媳妇盖上,姑姑说一会儿进屋的时候,要把红盖头取下来,挂到门上。我按着姑姑说的全做了。进了屋,炕上铺上了一个红色的被子,这就说传说中的坐福。我俩坐在被子上,首先是,妈妈把饺子端过来,象征性的吃几个。然后一盘水,里边插了两棵葱,媳妇要用手,把水撩到葱上。之后阿姨过来,用煮熟的鸡蛋在媳妇的脸上滚几圈,放下鸡蛋后,用细线象征性的在脸上夹来夹去。这之后,是给红包的环节,亲戚们不钱包好,给到媳妇手里。有一个最大的红包就是妈妈给的。媳妇给妈妈的头上戴上一朵花,之后妈妈给媳妇一万零一块钱,然后媳妇再把那一夸钱还给妈妈,这是唯一一个我知道寓意的习俗,这象征着万里挑一。不过当时因为比较懵,妈妈给了钱之后,眼睛跟着红包左右摆动,难道妈妈不舍得么?后来妈妈 尴尬的说了一句:"你得把那一块钱你给我!"到此,家里边的环节结束,下一步酒店典礼。
酒店选择了镇上最好得一家,叫利豪酒店。听名字就感觉到了一阵浓郁得乡土气息。不过设施还可以,有地毯、有舞台、有LED、也有拱门。酒店已经做了一半的人,都是认识我但我不认识的人。新娘首先要换上婚纱,然后等待客人落座。这期间需要重新化妆并换衣服,用了一个小时。差不多客人都到了,典礼就开始了。爸爸一共预定了19桌,但是来的人数超过了预期,那些跟爸爸关系的好就去旁边的酒店另开了一桌。新娘换好衣服,走到门外,我走到舞台的一边。演员准备就位,准备开机。“大家好。。。。。,我呢,和小龙多年的朋友,今天很高兴。。。。” 主持人的一顿热情洋溢的开场。除了新娘和新郎的名字之外,其它的语言估计每天都要说上一遍,仔细想想也挺累。主持人询问我是否愿意,然后大声喊出新娘的名字,之后交换戒指,喝交杯酒。期间主持人需要以朗诵诗歌的腔调来煽情,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当看见新娘缓缓的走来时,不知道是因为了什么,我哭了。新娘也哭了。也许是因为感到,也许是因为责任。自从支教结束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感觉,一种暖暖的感觉在心里流淌,本想多哭一会儿,可是大家貌似都很饿。所以在喝完交杯酒之后,典礼结束,开始吃饭,同时新娘换上敬酒服 开始敬酒。敬酒只是个礼节,并不会多喝,事先的恐惧完全是不必要的。敬酒之后,新娘再次换衣服,我帮着妈妈收拾东西。妈妈的嗓子已经哑成了女低音,但是能看出来妈妈很高兴,对于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儿女就意味着一切。而婚姻又是重中之重。我无法理解此时母亲的心情,或者也只有我为人父的时候才能理解那种单纯的快乐。
回到长春,晚上请娘家人吃了一顿饺子。如果非要把人生分阶段,我也算步入了下一个阶段。心情没有激荡,很平静。
回到酒店的房间,红色的床单早已铺好,关上灯,依偎在夫人身旁,抚摸着夫人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