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玉术、山玉竹、玉竹参、玉竹面、玉术、连竹、连州竹。
药科——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产地——分布于广东、湖南、江苏、安徽、东北地区。
药类——补阴。
药性——微寒。
药味——甘。
入经——胃、肺。
功效——养阴,生津,润燥,止渴。
主治——内热消渴,咽干口渴,肺胃阴伤,燥热咳嗽。
现治——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参治——心力衰竭,自汗,盗汗,感冒风温,一切虚损,五劳七伤,头痛,眼赤痛昏暗,眼见黑花,肺痿,腰脚疼痛,便秘,小便疼痛,茎中寒。
药理——补中,益气,除热,除烦,润肝,健脾,清肺,调血气,补气血,润心肺,增强免疫,抑制高血糖。
用法——水煎,熬膏,浸酒,丸剂,散剂,外用(鲜品捣敷,或熬膏涂)。
用量——水煎(常量6~12克),外用(适量)。
禁忌——畏咸卤。脾虚便溏者慎服,痰湿气滞者禁服,阴病内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