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春梦歌(第五回)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说明]
宝玉在秦氏房中梦入幻境,听见山后有女子唱此歌。歌声未息,走出一个美人,即警幻仙姑。下面一段赋就是描写她的。
[注释]
1.春梦——比喻欢乐短暂。
2.飞花——比喻青春易逝。
3.闲愁——多余的烦恼,无谓的痛苦。
[鉴赏]
所谓“儿女闲愁”并不是抽象的,有封建礼教所造成的青年男女的不幸,也有封建阶级本身糜烂生活所带来的恶果。作者虽然对具体的人和事表现了不同的爱憎倾向,但终究不能从本质上对此加以分析区别,因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矛盾,以至只能劝人采取消极的处世态度,并对现实发出“繁华易散”、“乐极生悲”等无可奈何的叹息。
宝玉梦中有一处迷津。
迷津这个地方,周围“荆榛遍地,虎狼同行”,源头“一道黑溪”,令人恐怖。据警幻说,深有万丈,遥亘千里,辽阔无边。这里面当然不是毫无生物,还生活着一群夜叉海鬼,专门捉拿已经走到迷津边缘的人。
照例这些夜叉海鬼应该是上班一族,下面应该有更大的领导。
水面上只有一个筏子。那么宽阔的水面,却只飘摇着一直小筏子,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你拥有多大的官职或财富,在这里也买不到像样的舟楫,众生在这里倒显得十分平等。上面掌舵的是木居士,撑篙的是灰侍者,警幻特别强调一点:这两位不受金银。
我想,受了金银又怎样?到哪里去消遣呢?
总之,木居士和灰侍者,心如槁木面如死灰,不受世间繁华诱惑,不惹红尘风月情债,他们工作原则是看心情。心情好,看你有缘,或可把你度过彼岸,心情差,看你无缘,对不起,夜叉海鬼正等着你呢。
这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假使不小心来到这里,一切都要按照这里的规矩办事。
即使贵如宝玉,宁荣二公寄托家事的继承人,太虚幻境警幻的座上宾,都不讲情面,该捉就捉。
宝玉为什么来到这里?是和可卿温柔缠绵之后,携手游玩,不知不觉到了这里。
为什么宝玉和可卿缠绵?是因为警幻的成全。为什么警幻要成全宝玉和可卿,是因为宁荣二公的嘱托。宁荣二公深感家族衰败在即,后继无人,无奈出此下策,这其实是一个馊点子。
看看宝玉掉进迷津之后,大喊什么?大喊“可卿救我!”
说明了什么?说明宝玉落入未知的危险境地之中,想到的仍然是自己心中所迷的女儿。
旁边不是有警幻?如果警幻施展法术,才可能会救他呀,但是宝玉偏喊可卿,这叫宁荣二公情何以堪?
整本书的情节从这里开始,宝玉的执迷,致死不悟,就是那么喜欢女儿,就是甘心情愿把青春虚度,就是不愿为了家族牺牲自己的偏好,就是这样一个坠落迷津的宝玉。
宝玉的故事里多多少少渗透着作者的感慨,既然把年少时宝玉执着意淫的状态比作迷津,那么成年之后的作者对此则是五味杂陈,尽管在文中他一直要把宝玉写到出家当和尚了才罢休。
想一想,作者关照的又何止宝玉一人?
年少时,刻苦攻读,中了进士袭了爵位之后,竟然又苦苦追求成道成仙的贾敬;身在佛门就应好好修行,却偏偏愿意追寻人间繁华富贵,不惜两手沾染鲜血的静虚;在官场路上一路腹黑到底,彻底颠倒读书人形象的贾雨村;介于主子奴才之间,处于尴尬地位,一心为娘家寻好处的赵姨娘;伺候主子,想在花之巷大捞一把的鲍二家的;想把女儿送进怡红院享福,其实不知道那里斗争最残酷的柳家的;
等等,等等,哪一个不身处迷津而不自知?那个独立王国的源头黑溪,大约是世间最毒的毒汁。
作者大约是告诉我们,假如面对这些执迷,能心如槁木面如死灰,心如止水不动声色,那么,或许我们才能跳出那个死气沉沉荒芜恐怖的地方。深处迷津,如何自救,红楼梦就这样为我们给出了这样一段隐喻。所谓的木侍者、灰居士,也就当是我们无争无求的心了。贾宝玉陷入情欲太深,被夜叉海鬼抓走,不能自救,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贾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就像警幻仙姑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所以,这首歌也并非泛泛而作。在这里,作者是借仙子的唱词对将来大观园众儿女风浪去散、花飞水逝的命运先作预言。在艺术上,它有总摄全书情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