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在看《从文家书》,惊讶于那个时代的爱情,沈从文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乡下人”,在确认自己的感情后,一直执着的追求比自己条件好很多的张兆和,即便女生一再拒绝,他仍旧没有灰心,而是拜托身边的人帮助他,他给张兆和不停的写信,请王华莲帮忙,请胡适帮忙,那时的他已经顾不上自己给女生带来了多大的压力与困扰,只是想要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优秀的张兆和对于这些来信没有丝毫回应,这也是她对于沈从文最后的尊重,但显然沈从文并不这样想,他还是在写信,在他的世界中,没有退回就是默认。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张不愿意向对待之前的追求者那样对待沈,只是觉得他是老师,不过也幸好他误会了才得以成就他们的幸福。
沈从文和张兆和最后还是结婚了,他们的结合在当时也是一件大事,只是在《从文家书》中并没有关于他们如何在一起的,也没有婚礼的具体细节。在沈给张写的情书,和张的回信中可以看出沈对于张的喜欢,在最开始让王华莲转的那封信中,我一度以为这是一场三角恋,最后才明白和王确实没有关系,从来就只是沈和张两个人的故事,即便后来有胡适的参与,如果张始终不同意,沈也是无可奈何的。
他们的爱情是文学史上最让人羡慕的爱情之一,《从文家书》就是最好的见证。流传最广让人最感慨的情书大概是沈从文在即将放弃张兆和时发表在一九三一年六月的,篇名为《由达原致张兆和》中的一段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他们的婚后生活也十分幸福,只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一起,沈从文在昆明时有让张兆和过来,张也是乐意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如期到达,他一直在怀疑自己,甚至说出了让张兆和重新寻找幸福的话。他一辈子都把自己放在最底层,自称自己是“乡下人”,他从骨子里都是爱着张兆和的,只是感觉这种爱太过于卑微,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有时这种爱过于沉重,会让人感觉到压迫感,所以他们两地分居虽然是无可奈何的,却也让彼此有了喘息的机会,也留下了可供后人参考的爱情典籍。
让人最心疼的是沈在清华园里居住的时间,他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一时之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的动力,好在他在博物馆又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新的价值。
沈从文在文物方面的贡献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他曾经多次去上海等地的博物馆视察指导。
在《从文家书》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沈从文,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不再是教科书上各种专家的点评和总结,在这里,他是作为自己和自己对话,和家人聊天,十分的真实有趣。
在现在这个时代,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不会再出现了,但他们的爱情初期沈付出了太多,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恋爱,谁先谈爱谁就输了,只是后来张兆和也输了,输在了结婚后的日常中。其实,爱情本就没有输赢,只要有爱,就有情,两者尚且无法真正的区分,那就更无法谈输赢。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是唯一的,他们度过了一生,真正做到了相濡以沫,与子偕老。
最后,用《从文家书》中张兆和的一番话来收尾: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我愿意你的理智处置你永远在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