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不住般若: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转的贴引发不同朋友的观点和讨论,正巧顺手拍了张相片让小子帮忙看,中间的交流对我很有启发。
小子很不屑点评照片:很乱没有重点。最中部分的画应该是主体,但却是很暗看不见,花和灯应该是辅助却乱乱地上下分布,灯光也不对。老母亲说那你来,他左摆右摆开灯关灯却总是拍不出来,拍出来的也没我的效果好,最后还评论说:这花的位置什么的很怪,算了,我不拍了。我也没放过笑话了他一下。
他完全没有看到,我的照片是在混乱的家居环境下我能力能出的最好结果,the best out of the worst. 而我是爬过无数坑和吃过无数饭的成人,去笑话一个体型上稍微比我高几公分的壮年前期的青少年。双方都只关注当下这一刻的事情,关注这一刻的对错,却把年龄/背景/经验/教训/知识结构等等的所有纬度抛开了。
东西方其实就很像这样,都看着对方谴责对方,可是真到自己头上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吗?做得好的时刻点和纬度标准是什么? 看对方都是柏拉图洞穴里的人们,但是从洞外跑进来的那个人,是否一定就是从真实的世界里跑进来?怎么证明洞外的世界就不是人为的“楚门世界”?媒体包裹下的人们,怎么证明自己就不是被集体意识催眠下的产物?
那是不是就不应该有观点?也不是。人不需要是政治家,但还是有民族属性和利益,所以一定会有立场差异,要不然川普就不需要喊“AmericaFirst”,中国也不需要突围搞“一带一路”。世界共产还看不到迹象。
可以有观点但不要去攻击和带情绪,不用对别人产生怜悯,也不用有愤怒去攻击,观点的作用应该是推动事物正向解决,而不是产生敌对。赞成不代表容忍错误,反对也不代表推翻重来。回到多维度的世界,用抽离和俯瞰的“直升机思维” 或者上帝的视角,帮助推动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发表观点的积极作用。
所以有问题该出声就还得出声,都不出声也是一种催眠,以为世界太平,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但出声不是出气,情绪镇守“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的状态是高级的状态。
儒家说:中和中庸;道家说:虚空自然;
佛家说:不住不留;商家说:来者是客。
拍个照做个饭就折腾出这么多文字,这是有了一花一世界的菩提? 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肉炖好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