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多了,只会吃糊状的东西,吃到稍微硬一点的东西,就吐出来。
宝宝吃东西,不怎么咀嚼,食物在嘴里这么上下一搅和,就囫囵吞下去了。
宝宝吃东西老是含在嘴里,半天也不肯下咽。
其实,这些问题都出在宝宝不会咀嚼上。
吃的东西进了嘴,我们就会嚼,太简单了,哪还要想?但是,就这么一个人人都会的动作,却是通过练习才学会的。宝宝从吸吮单一的乳汁到学会正确地咀嚼、下咽各种复杂的食物,需要大约1年半的时间。
咀嚼能促进宝宝的口腔发育和健康
研究发现,在古代和现代那些未被开化的非洲部落,人们较少有口腔疾病和健康问题,科学家认为,这和他们的食物加工粗糙、性质比较硬、人们咀嚼的频率高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们在咀嚼有适当硬度、弹性和纤维质的食品的时候,口腔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下颚骨会因此变得发达;齿龈因受食物的按摩而得到刺激,促进了血液循环,进而保护了口腔器官的健康;附着在齿面和牙龈上的残渣会因咀嚼时分泌的唾液和肌肉的运动而得以清除。
充分咀嚼能促进蛋白质的吸收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吃同样的东西,一组人充分咀嚼,另一组没有充分咀嚼,回收他们的粪便,观察分析食物被消化吸收的状态,发现碳水化合物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蛋白质食品,尤其是肉类,没有充分咀嚼的那一组,其消化吸收率很低。
要让生长期的宝宝得到充分的营养,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咀嚼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充分咀嚼能让我们享受美味
充分咀嚼食物,使食物和唾液混合在一起,能让食物本身所含的味道充分散发出来,从而使我们品尝到食物的真正味道。此外,食物复杂的味道、适当的硬度、弹性和温热感,都可以使我们的口腔得到刺激,产生满足感。
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
正确的咀嚼能力和发达的口颚器官,是通过循序渐进地给予适当硬度和弹性的食品,逐渐训练而成的。从4~6个月左右的开始加辅食期到2岁左右,是宝宝学习咀嚼和下咽的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宝宝的学习和训练会变得困难,所花的时间也会更长。
一般认为,只要有上下咬的动作,就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4—6个月是训练婴儿咀嚼吞咽的最佳时期或称敏感期。
宝宝接受颗粒质感食物的最佳时机大概在7-9个月,如果没有及时改变食物的性状,增加少许颗粒状,蓉状辅食。等错过这个时机,再喂给宝宝吃,有些宝宝就会产生抗拒。
训练重点:吞咽
辅食特点:糊状、泥状
可选辅食:米糊、蛋黄泥、果泥、蔬菜泥、鱼泥、烂面
学会吞咽是日后宝宝摄取固体食物的重要前提。4—6个月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的起步阶段,该阶段比较适合添加泥糊状的食物。从4-6个月开始可用小勺给宝宝喂食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蛋黄泥等,根据孩子的不同来决定添加第一口辅食的早晚。
刚开始妈妈会发现,宝宝或多或少会将食物顶出或吐出。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之前的宝宝习惯了吸吮,尚未形成与吞咽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妈妈要耐心多喂几次。
6-12个月
训练重点:咬、嚼
辅食特点:较细的固体
可选辅食:碎肉、碎菜末、碎水果粒、面包片、手指饼、小鱼干
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从这一时期开始,妈妈就可给宝宝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了,或者磨牙棒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牙齿的萌发。
这时的食物应由稀到稠、颗粒由细到粗,从在泥糊状食物里添加少量的小块固体食物开始,随着宝宝的适应,再慢慢添加固体食物的量。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主动进食的欲望增强,喜欢自己抓食物吃,这时妈妈可以把切碎的固体食物给宝宝,让他自己吃,培养宝宝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
另外,还可给宝宝吃一些专门用来磨牙的小零食,如磨牙棒、磨牙饼干。
12个月以上
训练重点:咀嚼后的吞咽
辅食特点:较粗的固体
可选辅食:水饺、馄饨、米饭、其他纤维不太多的成人食物
随着牙齿的萌出和完善,宝宝的口腔动作也越来越丰富,咀嚼吞咽动作协调,渐渐地可以用牙齿咬碎再咀嚼了。这时应给宝宝吃较粗的固体食物,多吃粗粮。
爸爸妈妈要做好典范,利用宝宝爱模仿的特性,经常示范咀嚼动作给宝宝看,每口食物应慢慢咀嚼,最好每口咀嚼1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