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
百度对其释义为:“指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
这是我们最常做的事。
我曾写过一篇《人为什么总是害怕和别人不一样》,里面我分析了为什么人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呢?大家都害怕成为那个别人眼里出风头的人,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而承担更多的责任,害怕吃亏......
然而即便是说了这么多我还是不能在这之中免俗,毕竟还是俗人一个,会害怕上述所有的一切。
张姐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她最爱说我们班“观望”,举个例子:就比如她会在班里问还有没有不明白的?班里总是先一片死寂,然后如果有了一只“出头鸟”问了第一个问题,那么可能更多的问题会涌现出来。但如果没有那只“出头鸟”,班里就会死寂到底。这时候,也许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同学是真的真的没有问题,所以吃亏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这样的场景多出现在我们这种一类中的学校的文科实验班里,大家同处一个实验班,虽然含金量有待考察,但不论学习好坏心中总有那么点儿小骄傲、小自满。于是问问题问到大多数人心坎儿上了,也就是题难的事都不会也就算了。但如果是问简单了,想着一则老师印象变差,没好好听讲或者基础太差;二则同学内心嘲笑与窃喜。这大概也是文科班的特点,你给ta一张白纸,ta能想象出千种画面。
这次对于“观望”的有感而发,还是源于一次数学讲座。
一开始张姐来问我们说学校请了区里的教研员来给我们做讲座,自愿报名,如果有“不去的”到课代表那儿说一声。这时候,没有一个人说也实属正常,毕竟大家都去你不去首先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可能甚至会对将来的高考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大家都不知道这次讲座的高度,所以也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我们聆听了两个小时数学讲座后,只感觉身心俱疲。由于是同理科班一起上课,于是我们的弱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当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他们已经说了答案;当我们还在读题的时候,他们开始了讲题;当我开始抓头、抓头却毫无头绪垂死挣扎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下一题。我们的做法只有,匆忙抄下答案。然后重复上一步的过程......讲座结束就只有两个字“崩溃”。虽然题目都很难,且讲的方法我觉得大多是我抓破头也想不出的,但我还自认为听完之后至少还是明白的。虽然全班同学一致在(夸大其词的)抱怨:“啊!根本完全听不懂啊!”这时有一个勇士站了出来,ta说:“没有啊,听还是能听得懂的啊。”这一天大家都在悄咪咪的在底下探讨:“你知道么?ta说ta听懂了喂!”“人家还是厉害哇,反正我是听不懂哦。”“嗯嗯,我也是。”......
于是当张姐得知了具体的情况之后,建议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讲座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再来做出选择。
这次张姐换了个问法:“还去听讲座的举手,我来数一下!”这次我们全班只剩下四位勇士举起了手,不得不说ta们是真英雄。
当时我其实也是想继续去听的,虽然数学一直不咋地,但有时候不练就会一直不咋地,脑子要多用才会变聪明,况且我确实没有那么吝惜那点自习写作业的时间(希望以后不要打脸)。但因为大家的影响和一众人的“苦口婆心”的分析局势,所以我并不是那四分之一。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这么样结束,第二天上数学课,张姐说咱班报名的还没有普通班多,以及一系列关于我们班“观望”陋习的揭露,还有关于讲座的好处。于是张姐成功说服了我,我也很庆幸还有这么个弥补的机会来follow my heart。
于是我跟着另外十五个人的“风”,也算当了一次“出头鸟——群”,虽然这期间遭到了两位理科生同学及一位同班同学的关心(怼),他们分别是会这么说的,“你居然还去听讲座?”、“你来这里是干什么的?”以及“哪来的自信?”虽然自尊心受挫,但我依旧像一只小公鸡不要脸的说:“我是来拉慢你们进度以及拉低你们智商的!”
总之,“观望”可能会让你失去一些很重要的机会,你犹豫着犹豫着犹豫着......它就溜走了,听了第二次感觉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百爪挠心了,放学的时候竟然有一种成就感和释然。大概就是“A sence of achievement was filled in the night”的感觉。
所以,多点果敢,少点儿观望。年轻人,观望害死人啊!勇敢的做一只出头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