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季花卉景观小品
春之恋:该景观小品从整体上看构造了一幅春意盎然的艳丽图画,从空间上看,它以一个由左及右缓步下降的小坡度为主干,在坡度最高处放置了一口缸,再由缸口处顺沿坡道呈弧形往右铺设了三色的草花地被带,形成了由缸口倾倒出花色的流水一般的景观。再弧形花带的后面是一组以轮胎及石块、枯枝搭配各色草花所形成的小景,首先轮胎作为主体勾勒了此处的整体感,再通过合理的草花相间配置,轮胎也起到了遮挡作用,使得植物与其相互遮掩,既有着重突出的部分,也能做到和谐的搭配,再配以少量的石块及枯枝作为点缀,丰富了画面,也与整体景观有所呼应。从材料上看,采用了石头,枯枝,轮胎,缸,草花等为装饰,地被为较深的绿色,再辅以红黄色系的花卉作搭配,再用石块做整体上的铺设,小部分用轮胎,缸,枯枝等作为节点的设置,使得画面丰富又独具特色,也表现了设计者主题的春色。
高台小园:这个景观小品整体上抬高了地被的观赏视野,在整体的对角线处大致划分为两部分,右半部分的植物配置用较为低矮草花,左半部分略微抬高再加以较高的灌木作为一个小节点。从颜色搭配上看,右半部分以紫色为主,左半部分以红色为主,整体花卉都辅以浅绿色的地被做衬托,同时也与较深的最底层绿地作区分。在中间分割部分用白色的鹅卵石作铺设,较为随意不规则,再用少量石块在各处做点缀。整个景观呈现了较为自然随性的风格,也体现了主题中所阐述的理念,很喜欢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初衷,在被世俗所困扰的人们,能以观景得来一丝清闲欢愉,大概也是我们努力的意义之一吧。
古风山水画:该景观小品从空间上看,右侧设置了两个坡,高低有别,相互呼应,并用梯子相接,较高的坡上栽种了小乔木,形成了最高点,两坡之间又配以红色的草花带蜿蜒至左侧与整体作一个衔接。左侧设置了较小的景观,铺设了石块及蓝色细沙,以代表水景,用木制小品作为装饰,最左侧栽种了月季,拔高了左侧的观赏视线。从材料上看,用了细沙,鹅卵石,木制小品梯子等,丰富了画面的具象表现。整体上达到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效果,并通过以花代河等手法来达到以境传意的效果,营造了古山水园林的氛围。
小猪佩奇的快乐生活:该景观呈现了欢快有趣的画面,整体上以草花铺呈,颜色丰富,在左后侧栽种了绿色的小乔木作为糅合衬托,主体部分为小猪佩奇一家再加上房子造型的小品,富有童趣,这会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作品。小猪佩奇一家表现的是一家人欢快温馨的生活,加在景观上其实也体现了与家人一起踏春游玩的画面,简单温馨,却有最美好的意义。
阳光的花朵:这是我最喜欢的景观小品,它通过对伞的巧妙运用,营造了独特的景观氛围。从空间上看,以石砾铺地,铺设少量草花,主体花卉为月季灌木,整体以竹篱为背景,辅以少许竹子作融合,最突出的部分为前景的雨伞,有黑白红三种伞做不规律的遮掩,对景观起到了半遮半掩的效果,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我个人对这个景观的理解是,保护伞有时并非保护,在敲打中成长的花朵或许胜过温室之花,因为优胜劣汰,真正的强者是野蛮生长而来的,那一旦伞坏了,花也离枯萎不远了。人也是一样,只有受过挫折才能真正的成长,所以没有伞也不怕,强者才不需要伞,就像没有伞遮蔽的那朵月季,才是最好看的。不过我认为这里设置的伞有些偏多,可以减少伞面的遮盖,设置一些收起的伞或者残破的伞,铺设得更加随意一些。
2、 滨水植物造景手法
1) 从生态性原则上来说,滨水植物的配置应选择适宜栽种于水边或水上的植物,多用耐水湿和水生类植物,另外也应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从生态循环的方向上考虑各种植物之间的搭配是否合理。
2) 从艺术性原则上来说,人是亲水的,水较为柔和温婉,水边的植物配置则可尽量避开过于生硬的植物类型,适合选择枝条柔软,树冠形态较缓和一些的树种,另外水体周围的植物多选用浅绿色,色彩较单一,而动态的水体周围可配置适量色彩多样的植物来提高氛围。
3) 从多样性原则上来说,植物的种类,大小,色彩,形态等都需依据水体的情况做多样化的选择,丰富景观的画面,避免单一的植物配置。例如在水面搭配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来呈现景观的层次感,利用植物季节上的变化,搭配常绿树种及落叶树种可在秋冬观赏到不同颜色的景象。
3、 宋代园林建筑采风
园博园中的豫园及轩辕阁是仿宋建筑,大致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点
宋代建筑的颜色运用鲜艳,色彩丰富,有大量的彩绘图画。
细节上的雕刻十分讲究,细致且精美。
屋角多数是向上弯翘,给人以延伸感,也减少了大型建筑的笨拙感。
宋代建筑常见斗拱。
4、 园林小品分类
提供休憩空间的小品
园中供休息的座椅样式丰富,多数为长椅可供较多人歇脚。
这是广州园中具有岭南特色的石椅
这是一个供休息的长廊,顶部遮蔽,两侧镂空,木质装饰有一定的特色,弧形的长廊设计与园路相呼应,不至于太突兀。
这个座椅的设计有一块较为低矮的位置,我认为可以供小朋友休息也可以用来放置物品
这一部份既可以当做休息的座椅用也可以是用来游戏,圆环造型的秋千独具特色。
这张长椅两面利用,可供更多的人休息。
单人座椅拼在一起再加上一张稍微斜放,在整齐中添了点区别,不显得生硬,有个性。
装饰性小品
这是一个应用了几何线条方块组合而成的小品,整体上搭配和谐,是一个装饰小品也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这是一个用风车拼成的通道,颜色丰富抓人眼球,既是作为装饰,同时也极具互动性,增添了游赏时的趣味性。
这是南宁园中十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装饰小品,以剪纸为原型,用来体现南宁的特色。
这是百家姓雕塑,用方形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上刻有百家姓,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表达。
服务性小品
这是一个指示牌,以长方条形立柱的形式结合了木材及钢材,并刻有特殊纹样,既有古典特色又具现代简约风。
这是厕所,外观仿古典园林中的屋顶,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现代智能的厕所,既会自动感应冲水还有语音提示等服务。
这是一个垃圾桶,用绿色仿真草装饰,在园区里与植物相融合,较贴近自然氛围。
5、 展园分析
南宁园:
进门之后是一个独具风格特色的小品,在小水池中间立着一个长方形镂空石框架,右侧是较小的木制框架,下半部分是假山状的石块和雕刻了图案的圆形石板,此部分被水遮盖部分,给人以更多的遐想,圆形石板所雕刻的图案具有很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木制框架上彩色图案部分也十分彰显南宁特色,这个小品整体上看既有现代几何造型的风格又融合了南宁少数民族的特色,同时巧妙运用山水构造出流线型与几何相结合的景观。这个小品在入口处的设置也通过镂空的框架设计运用了框景的手法,突显后面的植物搭配,给此处小品增添更多色彩,丰富画面。
南宁园里有较多的建筑小品,有作为休憩用的亭楼,具有南宁特色的仿剪纸装饰小品,水车,浣衣亭,等等。这些都代表了南宁的独特,体现了南宁人民朴素勤恳的特点,同时这些小品中的装饰色彩也可以看出南宁壮族的民族特色。
而其中有一处水景设置在浣衣亭旁,此处在水岸处应用大量石块堆砌形成自然式水岸,再配以挺水植物再力花等做修饰遮掩,呈现出自然蜿蜒的水岸线,将水陆很好的衔接融合,岸上栽种了各类灌木与石块做搭配,在中间的大石块后辅以石楠灌木球,以突出集中最中间的视线,也使得石块不那么突兀。灌木的搭配也由近及远,较近水面的是颜色较深的偏绿偏红的灌木,后面则配以金叶女贞这类较黄绿的小灌木,作为区分点缀,再后面是以较高的乔木作为背景,由低到高有层次地将视野往后延伸,构造了山石植物搭配和谐的画面。
南宁园在植物高低远近层次的搭配上十分的和谐,颜色搭配也较多样化,在山石的运用上也自然协调,该园的最大特色是很明显突出了南宁的地方特色,在民族文化特色的运用上十分的恰当。
儿童馆:
儿童馆展馆外有各种卡通造型的摆件,很吸引小朋友们,在这部分区域基本上是空地,地面用了大面积的彩色块铺设,地面的材质是较软的塑胶,更适合小朋友们在这里活动,大量明亮的色彩运用也增添了愉悦感。
展馆内部设有游戏区,是一个与水结合的科学游乐区,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通过游戏学习到关于科学的知识,这个区域是以一个流线型的水池为框架,水池中间是各种设施,水池框的高度较低,刚好符合小朋友的使用高度,此处颜色也使用了较为明亮的蓝色橙色作搭配,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休息区域的设计是类似于蘑菇状的座椅,以柱体为中心,设置了圆环状的座椅,柱体延伸至顶部,呈椭圆状展开类似蘑菇伞状,又有屏幕显示蓝色枝干图案,类似一株树,特色鲜明,在作为休憩场所的同时也起到了装饰作用,呼应了植物与科学的主题。
展馆内还设有学习区,墙上有对于植物的科普,也有闻香识花等主题的互动,对小朋友来说既是新奇的也是值得学习的。
展馆内还有一大面的植物景墙,本意应该是运用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花卉绘制出有趣生动的装饰画面,但是景墙上的植物基本都枯萎了,没有达到效果。这里可能得注意一下草花的养护以及植物的耐受性,配置更易养护的植物,另外展馆内部较难接收阳光照射,以及游人较多的时候室内温度会较高,这些都要考虑到植物的养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