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并且是不断进化的一个机构和组织。
从形态和组织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的学校形态
这张图片中一位长者在口述他的经验,在这个原始的学校形态里,他们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把经验传给后生,这是学校的一种原始形态。
学校1.0——适应农耕文明
这张图是孔夫子杏坛讲学图。这个时代的学校称之为1.0学校,他们没有教室,在一棵树下就能够上课了。这棵树呢据说称之为是杏树,所以呢,我们现在把我们的讲台称之为杏坛。那个时候的学校知识短缺,掌握知识的人非富即贵,知识掌握在少数人当中,大部分人没有机会读书。
学校2.0——适应工业社会
整个工业生产对于劳动者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成为他们的雇佣对象。所以呢,就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学校,也产生了义务教育,以班级为代表,适应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的需要,这样的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流水线的工人。
中国的绝大部分学校是脱胎于当时的新式学堂,所以我们中国很多学校还是以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这些特征而显现的。就像图中的做月饼一样,把人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培养方式,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必须要变革了。
学校需要迭代、更新、进化,需要3.0版的学校。这样的学校适应智能时代的信息社会,它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1.海量的信息知识
2.信息对称
3.以个性和创新为时代标志
4.学习不再成为生存需要,动机鸿沟显现
5.学校概念越发模糊化
6.角色边界不清,跨界成为新常态
7.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8.学校概念将发生颠覆
下面的这张图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当中学校的动力系统,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等这些形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