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建筑要有敬畏感/作者:邵明

——老建筑藏着上海宁额乡愁

我近来遛弯辰光,看老南市、老卢湾区一些街坊被拆迁,心里交关勿舍得;对新建个“仿老建筑”又老勿顺眼——人老了总归怀旧。以前习惯额环境,像如今深秋额风卷过,落得满地枯叶。怪勿得我拍个“老南市、老卢湾区记忆”几只视频,点赞数过千上万,真木有想到!是看客怀旧,还是对拆老房子勿满?估计两种皆有可能。

我在小说《房老虎》里引用过两段话:一段是《上海的风花雪月》里的描述:“从前走过被拆迁的老洋房门口,我想过也许有一天,它会像纽伦堡那样,被一砖一石完美地复旧,使得上海成为一个有特别风情的美丽城市,可是上海人不耐烦了,心甘情愿地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一起泼掉。只让我奇怪的是,新建的房子潦草而乡气地建成了伪欧洲式样,墙上常常放着连比例都失调的希腊雕塑,那是复制品的孙子,再三的粗糙复制,使它们从美变成了恶俗。既然要造的是复制品的复制品,为什么让那些真正的殖民式样的百年建筑,消失在乡下人的铁锤下面呢?”

另一段是奥地利雷立柏博士(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该一直否定过去,心中要保有一份敬畏感。上一辈的人,19世纪的人,古希腊时代的人都是值得敬畏的,失去了敬畏感,你就会不断地烧掉老书,拆掉老房子,砍掉老树,从而也就再也找不到文化了。我的家乡是奥地利的一个农村,但是村里还保存着1230年的老教堂,也很容易见到几百年的老房子。”

十年前写《房老虎》辰光,我已经关注到上海老房子成片拆迁额问题,尤其是成规模的石库门新式里弄与老洋房。比如老南市区蓬莱路303弄普育里,据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改成煤卫全独用了,木有道理再全部拆光。还有黄陂南路与顺昌路上个老洋房,现在拆脱重新仿造,洋勿洋、腔勿腔,就像陈丹燕讲额:“既然要造复制品个复制品,为啥要让真正个殖民式样百年建筑,消失在‘乡下人’个铁锤下头?”侬砸额勿单是百年老房子,还有阿拉上海宁额乡愁!所以讲,对老建筑要有敬畏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