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文字是有力量的。
这种力量不像大雨倾盆,不像火山爆发,不像海浪重重,它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它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着的,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能够感受到。
年幼时学唐诗,一去二三里,床前明月光,红豆生南国,慈母手中线,松下问童子,好雨知时节……一本儿童唐诗画册,虽然并不懂很多诗的含义,却都记下来,不曾忘。待到上学时,无论是课堂上再学到这些诗,还是偶尔读到、想起,从心底涌出的,都是一幅幅美好的画卷。那时的童年小伙伴,有一天指着画册里的某一页对我说,这一篇,念到的时候会哭出来。小孩子哪懂诗里的感情,直到后来再学到这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着,茱萸的颜色,应该是离人眼中血吧。而那个小伙伴,已经远在加国。但这些唐诗,会伴随我们一辈子。我想即便是异国他乡,他也会教给他的儿女学这些,也会更体会到月光的白,茱萸的红是多么美又多么令人怀念的中国颜色。那是在中国人骨子里传承的文字的力量。
唐诗之后是宋词,这些长短不一的字句与唐诗又不同,一度曾经觉得自己喜欢宋词胜过唐诗,大概是因为喜欢词句之间那种不规整的错落之美。已经不能确定记住且喜欢的第一首词是一江东流春水,还是浪淘不尽风流人物的三国赤壁,或是千里共赴的婵娟,还是金风玉露的人间无数。从喜欢那些美丽的句子,到研究词牌名,探究词后面的故事和词人的人生,仿佛又打开了新的大门。最神奇的事情是当年语文老师曾经在教材之外教过几首词,大约是出于个人喜好吧,这些词竟然就一直都记住了。文字的力量,简直不可思议。
而在学校学过的那些经典古文,背的时候万分痛苦,却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深刻的烙印,时常就会在某个时刻从脑海里冒出来;那些经典的篇章,似乎不需要太费力,就会自然而然从口中出来。因为这些文字的力量,在逢年过节之时,在表达情绪之时,甚至是在梦里的时候,都会有应时应景的语言出来,这是文字里的诗意力量。
文学作品是有力量的,而文学作品之外,许多文字也是有力量的。
比如,经典的广告。
说到父亲节就必提芝华士的父亲节广告;提到诚品书店,相信它令人向往的不仅仅是那些书册纸本,还有那汇集成书的广告;哈根达斯不仅仅是冰淇淋,而是要和爱的人一起分享的礼物……文字的力量,通过商业社会的运作,在感染和鼓舞着很多人。
比如,经典的歌词。
珍爱几位词人,他们的词作被抄到本子上。总是很难做出选择——到底最爱谁的哪一首词。每一首词都有奇妙之处,每一首词的旋律都已烂熟于心,以至于生活中遇到什么场景,也能想出对应的歌词;而心境变幻之时,这种感受就更加明显——每一位词人,都有那么一句歌词,是写到了一个人的心;里。歌词当然有力量,有力量到,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这是如今这个世界的唐诗宋词,有着一样不可思议的奇妙能力。
甚至,有时候一条微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早期短短140字的微博,就会掀起巨大的关注,而今,微博的影响力已经不需要多说。有力量的文字,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文字里隐藏的情感,这才是最打动人的部分。
有的人因为一句话会改变人生,有的人因为一篇文章开启新大门,有的人因为坚持写文字实现梦想……因为相信文字的力量的人,也会有创造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