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终身学习”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人们也前所未有地对学习,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因此,如何高效学习被人们所广泛提及。许多人以为每天利用碎片时间,比如5分钟听一本书,一年听300本书就是高效学习;还有些人认为做好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内容框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就是高效学习。
正如所谓的捷径,就是最远的弯路。这些看似高效的学习,实则效果不大,我们切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那么,究竟该如何成为学习高手呢?
答案就是:深度学习。
何为深度学习?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从不知道到知道是一种跃迁,从知道到做到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是一回事,让别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而深度学习的本质,就是你必须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究竟该如何做到深度学习呢?有如下三个步骤,可供参考!
01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刘润在五分钟商学院中提出: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优质信息输入上的差异。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是深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你快速提升的捷径。
我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朋友正在看一部电影。我看了一会儿,便看不下去了,后来一查豆瓣评分,果不其然,那部电影的评分仅为5.8分。
我诧异地对朋友说:“生命如此短暂,你怎么还有精力去看这些低分电影呀?”
其实,不光看电影要懂得选择,读书也是如此。选择永远大于努力,我们要选择那些经典书籍、一手知识来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
02 深度缝接新知识
罗振宇曾提到他是这样学习的:“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把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些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过程就完成了。”
关于这个方法,加拿大作家斯科特.杨,也曾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提到:“学习的本质就是用已知来获取未知,因此对输入信息做好拓展很重要。”
可见,“缝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而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一步,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
03 输出成果去教授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过:“‘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
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就教不清楚。
其实,教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写作、分享、与人交流等。这些方式的本质就是输出。而输出是检验输入的唯一途径,没有输出的输入一般是无效的。
写在最后: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一段话: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这段话用在当下同样适用,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应该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能力,逆流而上,成为稀缺人才,否则人生之路势必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