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我独自将车停在了露天停车场,踏着满地的碎石子,望了望远处大蜀山的黑色剪影,忽然很舍不得这个周末。
缘起孩子们。三个家庭的妈妈商量着周末一起带孩子亲近一下大自然,继而就演化成三家一起在城市边缘找个民宿一起过个“慢生活”。当家的们拍板决定的事情,我们这群饱食终日的爸爸们坚决支持。
自从度蜜月在丽江住了半个月的纳西族小院之后,我就一直对民宿这种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致。尤其是城市的生活,让一方小院都显得弥足珍贵,想想童年记忆中的老家、老宅、房前屋后,那么多空地闲置,简直是“暴殄天物”。
孩子们起初对于不是住在宾馆颇有微词,但是当民宿小院的木门打开之时,他们一个个就像忽然没了笼子的小鸟那样雀跃欢呼,就像第一次见到雪的小狗那样满地撒欢。井边的癞蛤蟆,走廊下的蛐蛐,还有一只真正的小狗——一个叫“肉包”的小狗,都让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讶。
我们一家三口选择了一个在阁楼上的房间,卧室之外还有个客厅。起初,并未感到有什么特别,直到儿子进入梦乡之后。我和妻子走到客厅,坐在一个巨大的沙发上环顾四周。我告诉她,我挺喜欢这个客厅,两面全是巨大的玻璃窗,透过窗能看到庭院里昏黄的灯光,感觉很惬意。说着我全身瘫软到沙发上,惊喜地发现头顶就是一片开阔的天窗,妻子也发现了,我们不约而同的说今晚如果是个大晴天或者是下雨就更好了,偏偏是个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任所有思绪,都一点一点沉淀……呀,跑偏了。
第二天一早,儿子得知了“天窗”的消息,也很兴奋,并且邀请他的小伙伴们一起上楼来观摩,几个小家伙看着天窗都啧啧不已,但是转瞬间就打闹着跑下楼去了。在经过昨晚的磨合之后,“肉包”今天已经不再对这三个小家伙抱有戒心了,它卧在庭院间的草地上,任由小朋友摩挲它的颈背,兴致来了,还会跟小朋友们一起绕着圈跑,又引来小朋友们一阵开心的尖叫。三个小伙伴,由此变成了四个小伙伴。
篱落隔烟火,庭际秋虫鸣。初秋的天气变得越发凉爽,走出樊笼,穿过小院,推开柴门,信步于乡野,邂逅深巷犬吠,树巅鸡鸣,时间真的就此慢了下来。
闲聊时,一位妈妈说很想在此住下,养几只鸡,养几只鸭。大家会心一笑,在笑谈中放诸脑后了。只是我忽然想起“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字句,以及在这之后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隐逸山林,无论魏晋,是何其的潇洒,但是细细想来,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陶渊明笔下的“征夫”,而非是“问征夫”的这个角色。
回到家中,儿子跟我说,下周还能去那个民宿吗?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很喜欢那个院子,很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里玩,而且他有点想“肉包”了,他还问我能不能就永远住在那里……
这,我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