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离开的时候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校长一看,好惊奇哦,那你的钱包有这么大吗?其他老师一看,哇喔,这是我的偶像,我也想去看看,摸摸钱包,掏出两百块,我这是去西藏还是去云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去了就回不来了。诚然,这个老师好有情怀,只是这个情怀的背后却有一个惊天秘密。这个秘密就是老师普遍都有情怀,与其说情怀不如说职业倦怠,老师这个职业很大几率会得这种奇奇怪怪的病。
先看看这个病(职业倦怠)的发现者是费登伯格,他啊,看了一本小说,发现小说的男主和他很像,当然不是一样帅,而是男主对先前工作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他觉得男主和他好像啊,难道说作者就是描写他。
他明察暗访终于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得过这种病,就把这种病称为职业倦怠,他对这种病的理解,说白了就是像谈恋爱的一个模式,起初十分热情,后来因为家庭孩子产生了压力,就失去了热情。不知道是费登伯格的病犯了想去世界看看了,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他就没有继续研究下去。
经过费登伯格一折腾,出现了许多后来人,马勒诗等人(因为其他人不著名就省略了)提出了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学观点。还做了一个三维度模型,要带3d眼睛去看哦。
第一维度叫做情绪衰竭,这个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了,就是用完了你的热情,说白了就是感到寂寞空虚冷。
第二维度叫做去人格化,表现为麻木,高冷。
第三维度叫做低成就感,这个吗通俗一点就是你感到不爽。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病呢,有两种病毒,一种称之为A1病毒,这种病毒会人体引起对工作的幻想,然后到了现实中人体就无法适应幻想破灭的感觉。第二种叫做A2病毒,这种病毒原名叫做想太多,被这种病毒感染的人认为自己工作和所得的不一致。
这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这种病呢,又是这个著名的马勒诗编制了一个问卷叫做马勒诗职业倦怠问卷,如果怀疑自己得的,可以去做做。
美国的心理学家法贝,觉得这个马勒诗有点问题,就舍弃他的三维模型,提出了从人本身去分析。他将容易职业倦怠的人分成了三种人的类型。
第一种,精疲力竭型,这种类型的人,有点像猪八戒,对一些有压力的打怪任务放弃,减少对工作的投入已求心理平衡。
第二种,狂热型,这种就是孙悟空,对打怪任务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但是经常打了白骨精,热情随之消失,回去了水帘洞。
第三种低挑战性,这种人就如同佛祖,取经对他来说一点困难也没有,如果让他去取经就会感到困乏。
如何应对这职业倦怠呢,讲真的,几乎任何人都有职业倦怠,相比较老师,工人,护士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这里没有什么假大空的话,只有一句,倦怠了,就去看看世界,找份真正你想要的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