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也是一个不懂得怎么拒绝的人。在2010年之前,在我的字典里,很少有拒绝这二个字,对于别人的要求,一般回答都是“是”或者“可以的”。那时,朋友比较多,圈子看上去也挺大。曾经玩了好几年摄影圈,自以为建立了一些人脉,其实现在看来,都是虚的。
那时的我,对于喜欢不喜欢的邀约,一般都会参加,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有技巧地拒绝别人。总觉得如果拒绝别人,是不是就不受人欢迎了,后面再有什么好玩的,也怕没人带上自己耍。整个人活得懵懵懂懂,没想明白自己是谁,也不知如何选择适合的圈子。
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经营人际关系上,也不管彼此的三观是不是合适。直到后来开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也参加很多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讲座、沙龙,花很多时间在对自我的探索上。就这样慢慢的更了解自己,懂自己,也知道想要什么,怎么去努力得到。当我逐渐找到自我时,拒绝别人好象也不是一件难事了。
后来,之前圈子里的一些人渐渐从视线里消失,新圈子的人逐渐更新进来。我也会有意识地筛选圈子与朋友,寻找那些与自己同频的人一起前进、行动。等到圈子和朋友更新几轮之后,我发现遇到的人都很重视时间,不会无缘无故地邀约别人,去攒一些不明所以的局,也不会刻意地经营人脉。相似同频的人,终会相遇。整个世界仿佛一下子清静很多,也学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在无谓的人与事中消耗能量。
到了现在,只要是干扰到主要目标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都很容易决策。也会时时提醒自己,要敢于拒绝那些无谓的消耗和没意义的人与事。老雾老师昨天发布的文章实在说中我的心声,他在文章中说:
“绝不为无价值的事或无关紧要的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决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没意义的事情上花费了心思,就失去了有价值的可能。”
我愿意把这段话深深刻在心底,当成现阶段的座右铭也不为过。
今天在工作中拒绝了一位同事帮她做任务的要求,本来同事之间需要互相合作,这是合理的。但我不想让同事养成只要她休息,就可以把本来自己手上的任务让别人代完成,变成了转嫁责任。也有想过这样做,可能会影响领导对我的评价,但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动降低自己的底线,别人就会得寸进尺,最后变成人们口中的“便利贴女孩”,那就更没价值。
要和别人建立底线,最好一开始就设好边界,在设置边界的时候,就要做好可能会遇到的不利结果,承担就是。自己选择,自己承担,没什么好说的。
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理想,一切行动都围绕着理想展开时,对很多人与事的选择就没那么困难,有利于理想的人与事,尽量靠近,对理想没有帮助的,尽量远离。因为人的精力实在有限,没有办法总是能鱼与熊掌都兼得,总要有所取舍。在对待选择上,不贪心,不膨胀,不过虑,不矫情。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至于敢不敢拒绝人,早已变成芝麻绿豆儿的小事,早已被我甩到九宵云外,不再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