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环境污染等是引起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由于疾病的隐匿性,据统计每年仅有25%患者可被诊断为早期疾病,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传统治疗方法副作用大且疗效不明显,5年生存率低于15%。靶向药物治疗因其针对性强,副反应小,具有很大优势,但基因突变及耐药问题使得靶向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甚微,且靶向药物高昂费用问题限制了药物的普及。
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理论不断丰富,大量的肿瘤抗原尤其是 T 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断被发现,人们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迅速。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adoptive cell immunotherapy,ACI)是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是向肿瘤患者转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属于被动免疫治疗,首先应用于白血病异体骨髓移植后的复发,随后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中。它的关键在于筛选具有肿瘤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即肿瘤细胞产生致命的杀伤,因此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仍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过继免疫治疗主要应用如下: 肿瘤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等。郑雅文等的一项包含1326名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 与单纯放化疗相比,过继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患者2年总生存(P<0.000 01) 。接受过继免疫治疗后,早期和进展期NSCLC患者都能得到较大的获益。
LAK疗法
LAK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活性,是较早用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细胞。LA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机理分为早期通过细胞接触的直接杀伤及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的间接杀伤两种方式。
1995年 Kimura H等做了105位手术切除无效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免疫治疗组接受IL-2和LAK联合标准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术后放疗和化疗。结果证明这种免疫治疗对肺癌转移、残留癌灶或淋巴结的切不完全导致切除无效的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Ebina T等一项临床试验证实LAK能够明显延长NSCLC病人的总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