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说不尽,道不全。没有对错,透露出来的,有可能只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三观。
正是春节,就来说说过年你回了哪家吧,也算是应景。
估计有些人,应该从年前就开始头疼这个问题,此时此刻或许也正纠结着,没去陪着自己父母的遗憾。
听到的、见到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模式:
一、必须回我家
通常直男居多,拿出婆家娘家的一套理论,比如“在婆家,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之类。
当然也有强势的女方,强在哪里不可一一而论,钱、貌、年龄、性格……
不过,有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到反抗的那一天,威力不容小觑。
二、轮流
平等是核心,今年你家,明年我家,不争不抢。
岳父岳母、公公婆婆都是父母,两边父母一视同仁。
有人说,自己虽然是独生子女,对方家里有兄弟姐妹,但过年时老人面前缺了哪个孩子,都念叨的厉害。有这种境界,何愁小家庭不和谐呢?
规矩有了,小家庭、两个大家庭都有了期盼,也能各自提前安排好春节,团圆的团圆、旅游的旅游……
三个家庭同在一个城市的,有些人也会选择大年三十大聚会,餐厅年夜饭,谁也不会冷冷清清守岁。当然,前提是三个家庭能坐到一起。
三、赶场
双方都看重原生家庭,都想趁着春节陪陪老人,尤其是平时工作忙,或者老家离得远的。
7天假,前几天陪这边,后几天陪那边。两个大家庭离得近还好,远的话,大部分时间就搁在路上了,更别说春运票价不便宜了。
过年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辛苦奔波。但想到老人一年比一年苍老,看一年少一年,自己辛苦点也就没什么了。
挂念老人,是好事,不过,别忘了小家庭,也要记得给小家庭留时间留空间,体验过年的味道。
四、各回各家
各有各的坚持,谁也说服不了谁,然后就说,现在是新时代,尊重内心,不拘于形式。
然后,就是各回各家,各有各的小团圆。
看似自由的外表,却透出微妙而脆弱的感情链接。或者说,是对小家庭的不安感,内心深处觉得原生家庭才是自己的依靠,才是自己的归属。
真正是全了大家,舍了小家。影响最大的是谁呢?大人都有免疫力了,小孩还没有。对春节团圆的期待,乃至长大成人后婚恋观的树立、小家庭的模式……
未完待续,欢迎来说一说你过年回哪家了。
(作者:里里 微信公众号:里里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