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魏晋风度的“王家风流”已经接近尾声了。而最后的这位人物就是王羲之。王羲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吧,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有著名代表作—《兰亭序》而且他十三岁时早已名扬千里,也娶到了郗太傅漂亮的女儿。不过王羲之结局却很惨,因为他与太原王家的王述闹的不和,最终辞官回家,愤慨而终。这一次,我将要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王羲之。
先说说他不到十岁时。他小时候其实不善言辞,说话也非常迟钝,而且很腼腆,他腼腆到什么程度呢?他都不与自家人说话。王羲之他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因北征战败后而下落不明,一直都是由叔父王廙和王敦,王导两位伯父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庾亮与王羲之关系也很不错。可就是有一次王羲之在王敦的府中待着,过了一会儿,王导和庾亮,王羲之起身就想走,王敦见了就说:“你们家的人来了,你又有什么可为难的呢?”这时的王羲之简直太内向了,完全不像一个鼎立的大家族中走出来的公子哥,到像是一个没见过世面,乳臭未干的小屁孩,缺乏了本该有的自信与大的这时的王羲之简直太内向了,完全不像一个鼎立的大家族中走出来的公子哥,倒像是一个没见过世面,乳臭未干的小屁孩,缺乏了本该有的自信与大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王羲之就是个笨小孩,恰恰相反,这与后面的故事有了点关系。
还是他不到十岁。王敦特别喜欢王羲之,经常与他一起睡觉。有一天,王敦趁王羲之还没睡醒,就叫来了几个当时同意他反叛的几个手下一起讨论关于举兵反叛的事情。他们早已忘记王羲之。可王羲之去全都听见了,他也明白自己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必死无疑,于是就将唾沫抠出来抹的到处都是,王敦突然想了起来,便命人杀掉王羲之,可揭开帐后,却发现王羲之正在熟睡,于是,王羲之便从九死一生中回来了。
还有他成年之后,郗太傅住在京口的时候派人送信给王导说要在王家找个女婿,于是王导让那个送信的人去东厢随意挑选一个。那个人回来后对太傅说:“王家的几位公子都很不错,不过知道了要招女婿,都将自己打扮的很帅气,但唯有一人裸着上身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见似的。”太傅大喜道:“太好了,就是这个人!”最后去拜访才知道,原来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著名典故—“东床快婿。”
最后再说说他的著名代表作:《兰亭序》。《兰亭序》出自王羲之开的一个名为“修契”的宴会上,具体是这样的。王羲之当时颇负盛名,招来了当地42个名士来开这个宴会,次宴会是有意效仿石崇“斩美人”的,不过更文雅。将酒壶放在盘子上,放入流水中,酒壶到谁面前,谁就要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罚酒三杯。”最终,42个名士中,有11人做出了2首诗,15人做出了1首诗。总共三十七首。而王羲之来将这三十七首诗写在一起,便产生了《兰亭序》,《兰亭序》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章法、结构、笔法都非常完美。后人评价:“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而“书圣”也是从此得来。
不过这清高的书圣,在晚年做了官,却被王述气走,哪能受得了次般奇耻大辱。公元355年,他只能称病辞官,退居山隐,植桑放鹅,饮酒泼墨,抑郁而终。